有趣的白族婚恋习俗

白族的恋爱、婚姻习俗,充满幸福和高雅的情趣。

白族青年有自由恋爱的传统。姑娘、小伙子们通过赶街和栽秧、捕鱼、打柴等劳动,以及诸如三月街、绕三灵、渔潭会、耍海会、石宝山歌会等民族节日和盛会,他们相识、恋爱。

白族青年的恋爱活动饶有情趣。例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 剑川县剑湖周围村寨的未婚青年,每人划着一只小渔船到剑湖聚会。他们唱着高亢优美的情歌,把船划向湖心。随着歌声的飘荡,湖上的渔船越来越多。这时,他们各自物色自己喜爱的人儿,并以歌代言,或试探对方的心意,或抒发爱慕之情。

就这样,对过几支调子之后,小伙子便把事先准备好的烛灯点燃,放于湖面,任湖水飘荡——小伙子的目光和心意,自然也随之飘荡。当烛灯飘到哪个姑娘的船头时,倘若姑娘用水将烛灯浇灭,这是她不接受小伙子的追求。这时,他得知趣地离开,另觅知音。如果姑娘接住烛灯,并把它放在自己船头,小伙子便可把船靠拢过来,并跳上姑娘的渔船,与她共划一船。此时, 月光溶溶,湖面波光粼粼,他俩低吟浅唱,互相用调子打听对方的姓名、年龄、家庭、志向、情趣,互表爱慕之情⋯⋯他们越唱情意越浓,于是,有的还定下了终身。

当爱情臻于成熟时,小伙子便请父母央求媒人去女家说亲。如果女家同意,便将姑娘的生辰八字给媒人带回,请算命先生合婚。如不冲不克,女方父母也允诺这门婚事,便把女儿的八字写在红纸柬帖给男方收执,以作婚约

凭证。当然,男方托媒去女方要红帖时,依俗要送酒、茶、糖、布等,但因礼物轻,俗称“送水礼”。

迎娶前一两个月,男方须派媒人上门商议结婚日期和议定男方应付的“催嫁银子”——这是男方送给女家置办嫁妆之费用,也有由男家做好一应嫁妆送去的。其实,订婚之后,女家便开始准备妆奁了,从铺陈帐盖到各色粗细领挂,皆应齐备。因为姑娘嫁到婆家后,忙于活计,少有挑花绣朵的工夫了。再说,婚嫁之日,新娘依例要给亲人赠送见面礼,其中光是绣花鞋,从公婆、哥嫂到弟妹、小侄以及亲友,每人一双,合计少则几十双,多则一二百双。

婚礼多在农历十二月举行。从前人们迷信,迎娶须选择吉日,尤其要避开“白虎压房”、“白虎压床”的忌讳,以免给家庭带来灾祸。

白族婚礼前后约需三天。第一天是俗称为“彩棚”的准备工作。亲友、邻里已组织起包括总理、管库、提调、司厨、司饭、司菜、书写、买办、男女照应、杂用等一应职事人员。于是,大家一齐动手,各司其职:搭彩棚, 写喜联,杀猪,购物,备菜⋯⋯婚娶大礼的各种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天,男家要迎“喜神”——主宰男女婚配事宜的神明,用鸡和猪头祭祀村里的本主神,以祈喜事顺遂,保佑平安。同时,这天还要派媒人和几位陪郎带着衣物、猪肉等礼品,到女家行“割截礼”,请求明天姑娘顺当上轿出嫁。晚上,新郎还要拜“喜匾”,一切准备停当后,亲友、邻里便在天井烧起篝火,大家围火而坐,听歌手演唱当地民间流行的“吹吹腔”、“大本曲”等,通宵达旦地欢娱。

这天新娘家里也热闹非凡。他们在天井搭起彩棚,地上铺以松叶,摆上一溜八仙桌,摆酒设菜。晚上,村里的小姐妹们带着糖果、糕点来给新娘贺喜来了。这时,红烛高照,众姐妹边吃边向新娘祝贺婚姻美满幸福。此俗谓之“贺新娘”。

第二天是迎娶的“正喜日”。新郎拜别祖先、父母后,由哥哥(或堂哥) 把一个大红绣球绸花,缚在新郎的左臂上,便接亲去了。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中,有吹打奏乐的,有燃放鞭炮的,有捧着香烟、糖果、酒等食品的,还有“参事”先生和众多伴郎,好不热闹。从前,新郎须坐着红轿去接亲,人们还得抬着花轿去接新娘,轿上还安有驱邪制妖的桃木箭和镜子。有的地方还让几位小伙子各背琴、剑、书、香炉,骑马随行。讲究的人家,还要排出举旌旗,持金瓜、钺斧的仪仗队。

迎亲队伍到新娘家门前下了马。可是,为表示不让爱女离开,女家却把大门关闭起来。于是,吹鼓手高奏鼓乐,三起三歇,以表示新郎的诚意。有的地方则由新郎在门口甩响三声响炮,并向客人奉上烟酒糖果,方开门迎入。这时,女家摆开酒席,招待迎亲者,他们 6 人一席,而新郎一人则单独享用独人酒席。

不过,想接走新娘还得经过一番考验。女方的老人在堂屋出对于来考验新郎:“接个新娘不容易,领回家后怎过日?”新郎答道:“不容易来也容易,勤劳节俭过日子。”众人一听连声喝彩。老人又考问道:“要是婆婆骂了她,你帮妈来是帮妻?”“参事”先生一听,连忙对新郎耳语一番,于是新郎答道:“通天大路只一条,道理上边说几句。”⋯⋯

此时,在媒人的催促下,新娘羞答答地上楼梳妆了。她得脚踏装粮食的米斗梳妆,以示日后丰收,有吃有穿。盛装的新娘最后还须在胸口挂一面圆

镜,手持一把剪刀,以此耒照妖驱邪。

红日西下,经过媒人再三催请,哭泣不止的新娘,向祖宗辞别之后,才由她哥哥(或堂哥)抱着上了轿。于是,迎亲的、送亲的,抬着各种嫁妆上路了。他们照例要在村里转一圈,以显示嫁妆之丰富和场面之热闹。同时, 途中每逢过桥或交叉路口,迎亲的姑娘和小伙子都得变着花样让新郎新娘唱调子,扭秧歌,或让他俩互咬苹果,或抵着鼻子咬一根火柴等等,以增进欢乐的气氛。

新娘入门后,新郎新娘先在喜神牌位前拜天地和喜神。随后新娘便由其兄弟背着快步跑入新房。原来,新郎新娘要争着进洞房去抢枕头和坐床,谁抢了先,便预兆着谁是这个新家的主事者。有趣的是,这时宾客也蜂拥而上, 他们一边朝新娘身上撒米花,一边用手向新娘的手上、身上、腿上搯来。当地认为,搯了新娘,沾得喜气,商人将生意兴隆,读书人将飞黄腾达,患病的则可消灾免病。对此,新娘还恼怒不得,她只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剪刀比划着,进行善意的威胁,直至进入洞房。

这时,洞房烧起了火盆,有人把辣椒粉撒进火盆,浓烟呛得新郎新娘咳嗽不止。他们喝交杯酒时,喜酒也被放了辣椒粉,又辣得他俩大咳一阵。后来吃的喜饭、各种菜肴也放了许多辣椒,浓厚的辣味辣得新郎新娘难以下口。原来,白族话“辣”与“亲热”谐音,酒、菜越辣,便意味着这对新夫妻愈加亲热。

晚上是“闹洞房”。新郎新娘双双手捧茶盘向来宾敬烟献茶。只是进茶水,先进苦茶,后敬甜茶,以示先苦后甜。随后,众人尽情地逗新郎新娘, 让他俩吟诗、作对、唱调子、表演节目,⋯⋯闹洞房,既去掉新娘的羞涩, 又给婚礼增添了欢乐气氛。

第三天清晨,新娘家里派人来接新郎新娘回门。这时,新娘依例要改梳发髻,新郎则手捧锦花一朵到岳丈家去谢花红。这天,新娘家要置办酒席招待新姑爷和同来的亲友。当新人下午回去时,岳母要送一对小鸡给他们,希望他们养鸡喂鸭,好生过日子。

婚后的第一个赶街日,新郎和新娘背着背篓,内装瓜子、枣子、松子等, 出门后沿街向友人和村邻敬送香烟和瓜子等,以示对邻里乡亲的尊重,这叫“赶喜街”。按白族习俗,没有赶过喜街的新婚夫妇是不允许出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