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开始的火把节,是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彝族和白、哈尼、布朗、傈僳、纳西、普米、拉枯、基诺族的共同节日。尽管各民

族、各地区的节期和节日活动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要点燃火把游乐,故名。节前,彝寨家家都要打粑粑,打牲烹肉,准备佳酿,邀请亲友欢聚。节

前,村民们先要在村中广场竖起一个大火把。这是一根一二十米高的大松木, 周围用松枝、木柴层层围叠成宝塔状,塔顶插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的彩旗和鲜花、翠枝。人们还在自己门前竖立一根火把,或准备一个柴火堆。

入夜,待锣声、号声一响,人们点燃火把。老妪还要举着火把在屋里屋外照燎一番。她们从正房、灶间到畜圈、难房,从墙角、门背到床底、柜脚, 都用火把燎一燎。她们边烧边祝福道:“烧得好,烧得好啊!烧掉了晦气, 今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啰!”

接着,人们举着火把,抬着米酒、炒豆等节日食品,汇聚在村中广场。村民相遇,有的还从挎色或衣袋里掏出一把松香粉,朝对方的火把上撒去。随着“膨”的一声,松香粉在举火者面前燃起一团绚丽的火焰,并弥漫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松脂香气。火把节撒松香粉,这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的传统习俗。他们称之为“泼火”,并借此表示良好的祝愿:晚辈对长者撤,是表示尊敬,祝福煌康长寿;长辈向晚辈撒,是一种爱慰,祝其吉祥如意;同辈相撒,是表示友爱;青年男女互撤,那时向意中人表示爱慕之情。

村民来到广场后,大伙一起将堆成塔似的大火把点燃起来。霎时,火光冲天,映红村寨,映红大伙的笑脸。这时,锣鼓声、欢呼声和木柴燃烧发出的“噼啪”声,响成一片,给村村寨寨带来了红火和欢乐。接着,村民们高举火把,成群结队地在村头寨边、田埂和山上游行,宛如一条条火龙在蜿蜒漫游⋯⋯

最后,举火巡行的人们又汇聚于村中广场。老年人围成一个个圆圈,举杯畅饮,谈古说今。青年人围着火把,吹芦笙,弹月琴,踏脚起舞,对唱调子。娃娃们则在人群中追逐嘻闹⋯⋯男女老幼,大家都在这节日之夜尽情娱乐。

不过,各地彝区的火把节活动,也有所不同。在凉山,村民依俗要先给家里的五谷六畜叫魂,安置“财粮神位”,以祈五谷丰收,六畜兴旺。接着, 村民在巫师“毕摩”的带领下,高擎火把,跳着带有宗教色彩的粗扩舞步, 象征冲破了邪恶势力把守的一道道石门、铜门、铁门。最后,大家围着火堆, 载歌载舞,尽情欢娱。

在禄丰,彝民从衣历六月二十日的“迎火把”便开始过火把节。他们白天祀祖,打牲置酒,欢宴客人,晚上玩火把。节日的高潮是二十七日的送火把上火把山。正午,当三声号炮响过,立时鼓乐齐鸣,送火把仪式开始了: 走在前面是三位高举火把的老者,后面是分别妆扮为黑、红、白脸的百人大刀队,他们分别在三位戴黑、红、白面具者带领下,边走边舞,来到火把山下。随着一声呐喊,他们冲向山顶,并在山上表演,相互挥刀拼杀,欢呼狂舞。最后,舞者将面具、火把放在一起,烧起熊熊火堆。这时,男女老幼或取下帽子,或脱下上衣、围腰,围着火堆绕三圈,以驱邪纳吉。送火把仪式结束后,人们陆续下山回去了。

武定、禄劝等地的火把节,还有射箭、赛马、摔跤、打秋千和斗牛等传统竟技活动。而最具特色的要数双拍的扳牛比赛。赛前,村寨先挑选 12 名勇

猛精壮的小伙子,分成二队。比赛开始,只见这 12 名壮汉冲进比赛场地,向一头肥壮的牛扑去,同时将牛举抬起来,并使劲地推向对方——只要将牛推倒在对方,就取得了胜利。这时,获胜者不仅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

声,同时,还将获得那些待字闺中的姑娘的爱情。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各民族有着不同的说法。据传,唐代六诏之一的蒙舍诏主皮逻阁,早有吞并其他五诏之意。一天,他假意邀请五诏君主到松明楼祭祀祖先,而实为诱集他们,焚楼杀人。邓赕诏主的妻子柏节夫人识破这一阴谋,劝阻丈夫未成,便脱下自己的铁手钏戴在他手臂上。皮逻阁果然将五诏诏主都烧死在松明楼里。柏节夫人一听到噩耗,连夜打起火把赶到松明楼。她用手刨开灰烬,终于找到了铁钏,寻回了丈夫的尸骨。于是,民间便有了火把节,以纪念六月二十四日火烧松明楼时,各诏将士连夜高举火把, 前住抢救自己的君主。

彝族村寨中还流传着一些神话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天上阿育神把五谷撒到地上,人间从此才有了五谷,丰衣足食。谁知天王对此不满,他派大力神下凡毁坏地里的庄稼。大力神下凡后,肆虐逞威,把水牛扭翻在地,又四处捣毁庄稼。彝族英雄朵阿惹姿见义勇为,与大力神搏斗、摔跤,终于打败了大力神。谁知大力神败走后,散下香炉灰,让炉灰变成害虫来啃吃庄稼。彝民见状,便扎出无数火把在村里、田里巡行,烧死害虫。这就是彝族火把节举火巡游和摔跤、斗牛习俗的由来。

农历六月下旬,正是云南各地水稻吐穗杨花的季节,也是虫害猖獗之时。举火巡行稻田,引来飞蛾扑火自焚,这确实是一种灭虫保丰收的措施。为此, 有些彝寨的村民还将火把视若水稻吐穗,并称之为“火把引穗”或“火把穗”。于是,火把也愈扎愈大,以祈求五谷丰收。

据研究,火把节还与古代彝族十月太阳历有关。彝族将一年 365 天分成

10 个月,每月 36 天,余下 5 天(或 6 天)为过年日。火把节便是上半年的过年日。将火把节视为年节,这是彝族的传统习俗。

此外,从火把节举火驱除灾疫,祝福吉祥,以至用火把象征稻穗、幸福和子嗣等习俗,民俗研究者认为,这是彝族先民对火崇拜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