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教兼容的丽江壁画
凡是到丽江的游人,大概没有不去观赏这里的著名壁画的。分布在白沙、大研、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镇的十多处寺庙的壁画,是从明代初年至清代乾隆年间,由汉、纳西、藏、白族的画师陆续绘制的。
丽江壁画以白沙的大宝积宫为中心。这里现有的 12 堵壁画保存完好,规
模宏大,艺术水平最高。例如,绘于北壁的《观音普门品图》,高 203 厘米,
宽 446 厘米。正中是手执法器、端坐在莲花宝座的观世音。两侧绘有背包带伞的旅人,途遇猛虎、盗匪,还有遇火者以及正欲开刀问斩的犯人,他们皆因口念观音而逢凶化吉。这一宗教题材的壁画,虽属明显宣扬佛法无边、普渡众生的说教,但从画面所描绘的平民百姓以及官吏、差役等,使人们看到了明代云南边睡社会生活的图景。画面恢宏,图景丰富,又以山石云烟隔开, 使各个不同人物、故事情节及其生活环境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使之布局匀称而又错落有致,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
绘于西壁的《莲花生祖师图》,正中画的是藏传佛教祖师莲花生。他头戴七宝冠,身穿黑衣,头微倾,合掌安详坐于莲座上。座下立两位小天女, 神态优美。而围绕四周的百工之神,或坐或立,或骑马或乐舞,还有眷米、坐船、屠猪、打猎、木作、纺织、钓鱼、打铁、砍柴等等,更是一幅明代社会风俗画卷。
在中国,宗教信仰历来有释、道、儒诸教兼容并蓄的传统。然而,内地是不同寺观各自描绘宣扬其宗教教义的壁画,而丽江壁画的气度更为不凡, 它能在同一殿堂里,甚至在同一画幅里,将佛教、道教的神像绘于一起,使之并存不悖。例如,大宝积宫中的《如来会佛图》便是其中的代表。
这幅高 367 厘米、宽 498 厘米的壁画,正中端坐朱衣金身的如来佛,上列十八尊者,两侧为道教各神像,下列正中是喇嘛教三位护法金刚神,外侧为四大天王。全画 100 余位神像,把佛教和道教的各种人物都揉合在一起。人物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和谐,构图层次分明,色彩艳丽明快。据研究,这幅绘制精细、用笔流畅、线条习称的壁画,具有明显的藏画风格特点。然而, 它却是汉、藏画家联袂合作的结果。
丽江壁画从内容到艺术风格都突出地表现了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的大融合。这一艺术现象与当时丽江所处的特殊地位有关。这里地处云南、西藏的交通要冲,频繁的商旅往来和文化交流,使这里同时接受汉、藏文化的影响。而民族的杂居共处,民众对佛教和道教的信仰和互力交叉影响,则加速了这里的民族团结和请教兼容的局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