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香的傣家糯饭

被人们称为“植物王国”的西双版纳也是盛产稻谷的宝地,在别地往往

一年仅能收获一茬或两茬稻谷,而在西双版纳一年却能收获三茬稻谷。因为江水水源不断、雨量充足、气侯湿润常温的自然条件最适合稻谷的生长,使西双版纳成为富庶宝地。这里不仅盛产著名的紫糯,还多产美味可口的家常籼稻。

这里的籼稻很好种,不管天旱或水涝,也不论用肥多少,它都能生长得杆叶茂盛,颗粒充实。籼稻饭的粘性较小,吃起非常爽口,别有滋味,所以傣家人都爱吃籼稻饭。

西双版纳出产的一种紫红色的稻米,称紫糯稻,脱粒后的各粒颜色奇特, 引人喜爱。传说中的紫糯稻是各种稻谷的祖宗,也被视为“稻谷之魂”。所以人们经常不忘对神圣的紫糯稻的崇敬,每到插秧时,都要按照传统习俗首先插好稻田中央的紫糯稻,然事再插周围的籼稻或其它稻;收割稻谷时,也要首先割稻田中央的紫糯稻,然后再割周围的籼稻或其它稻。如此这般,以求稻谷之神保佑众稻谷年年丰收,保佑众百姓生活年年兴旺。

籼稻米和紫糯米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历代药师入药,或作为高级滋补食品。心灵手巧的傣家主妇们,能用它们做出各式各样的主食。在西双版纳的酒楼和宴席上,也常常可尝到这种稻米佳品。做饭时把稻术洗净,淘去沙粒和杂物,稍浸泡一会儿,然后把米放入锅里或瓦罐里,在火塘上煮蒸。待米饭半熟时,往米饭里洒入少许冷水,再盖紧继续烹蒸,火由大换小,片刻即可上桌。这样蒸制的糯稻饭,口感松软,喷香可口。

糯稻香竹饭是西双版纳最具特色的饭食。每年从 11 月到第二年 2 月,是西双版纳香竹成材的收获季节,也是吃香竹米饭的好时机。这时,到竹林里砍一些竹节很长的香竹,在竹节处砍成段,每段都保留一个竹节做为筒底, 竹段的内壁都有一层薄薄的香竹膜,这是香竹饭的重要原料。烧香竹饭时, 要先把淘洗干净的糯稻米装到香竹筒里,用适量的冷水浸泡数小时,再用芭蕉叶把竹筒口紧紧堵往,然后,把香竹筒放到火塘上闷烤。当筒口缝隙喷出浓香的香竹饭味道时,再闷烤片刻,便可把香竹筒挪出火塘,再把竹筒的周身敲遍,使筒内的糯米饭松软,又不与筒壁粘连。最后用刀把香竹筒剖开, 便露出粘有香竹膜的香竹饭。这种香竹糯米饭柔软细腻香气扑鼻,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傣家人常用它招待贵客和喂养小孩。

用糯稻米磨成的米粉,可制做出多品种的主食品和副食品。制做时、将糯稻粉与鸡蛋、芝䜤、梓花粉、红糖等多种配料调匀,用芭蕉叶包好,用藤绳扎紧,在锅里蒸熟,便是味香色美的糯米粑粑。如果主人不需要在蒸熟后立即吃,便可把糯米把粑制成小饼或切成片晾干存放,需吃时用油炸熟,便是既脆又香的糯米粑粑片。还可把储存的糯米粑粑小饼用竹板夹好,在火上烤熟以唇吃,这又是另一种脆、松、香的美食。

用糯稻米制做大粽子,也是把浸泡好的米用芭蕉叶包扎,米内包入芭蕉肉。在锅内蒸熟后,就是又香又甜的西双版纳大粽子。也可在粽子内放入肉类、盐味等调料,蒸成咸味肉粽子。

把糯稻米泡洗蒸熟后,加入酵母发酵,又可制出清香味美的酒酿,这是西双版男女老少都非常爱吃的食品。在傣家竹楼做客时,主人便会捧出醇香的糯米酒向来客敬酒。有时,主人中还有能歌善舞的娘娘们唱起动听的欢酒歌,表达对来客的真挚诚意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