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步必须能扭转局势”
从此,朝鲜战争结束了大规模运动战的时期,而代之以边打边谈,谈谈打打的僵持阶段,这个阶段前后延续了两年之久,双方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其间历经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防御战和反击战,包括最著名的上甘岭防御战和 1953 年夏季的金城反击战⋯⋯
早在李克农、乔冠华等一行即将离国赴朝鲜谈判时,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召集代表团团员开会,提出了我方谈判的策略。毛泽东指出:“当美国侵略者伤亡惨重、被迫求和的时候,我们应审时度势,把战争停下来,争取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新中国的建设。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谈判时,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原则,力争停战条件公平合理,符合国际公法,以利于朝鲜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但从全局出发,在不损害根本原则的前提下,在具体问题上可以做一些妥协或者让步,以避免谈判破裂,推动达成协议,实现停战。
应掌握这样的原则:可让的或不能不让的,看准进机让。美国蛮横无理时不能让步,虚张声势时不能让步,不起作用时不能让步,让步必须能扭转局势。”在谈判的战略战术方面,周恩来提出了谈判中要利用矛盾、掌握主动的
思想。他认为在朝鲜战争和朝鲜停战谈判期间,存在着几种矛盾。第一,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对帝国主义阵营也要区别对待。在朝鲜战场, 和美国在一起的虽有 15 个国家,死心塌地追随美帝的国家毕竟是少数。美国与其主要盟国英国就有不少矛盾。英国虽也出兵朝鲜,赞同美国在联合国导演的一些提案,但是它反对美国扩大战争、把兵力陷在亚洲,反对美国企图动用蒋介石的武装参战,反对李承晚扣留大批中方被俘人员而危及停战谈判;并认为美国封锁中国是一种错误。美国领导人几次叫嚷在朝鲜掷原子弹, 英国很紧张,极力劝阻。它担心美国同中国冲突的升级会损害大英帝国在亚洲和世界的利益。因此,英国、法国都应作为“维持现状派”的代表,中国应充分利用这一情况,使英、法对美国起一定的牵制作用。第二,李承晚集团同美国之间也有矛盾。李承晚在停战谈判上从中作梗,以此向美国讨价还价,要挟美国增加对他的支持和援助。志愿军总部在这一点要把美国政府同李承晚区别开来,一方面痛打李承晚军队,另一方面在美方对执行停战协定作出保证后才同意签字。
美国的侵朝战争,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经济方面都有不少难以克服的困难,战争拖得越长,对美国越不利,但它又不甘心失败。因此,美国对谈判表示得既狂妄又虚弱,出尔反尔,能拖就拖,周恩来称之为“美国的慌乱与徘徊”。美国在谈判期间所表现的基本特点是“打时想谈,谈时想打”。他们一心想把持谈判,想让中国方面完全按照他们的意愿来达成停战协议,以取得他们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所以,美方在谈判过程中总是百般刁难,致使谈判迟迟不能取得结果。
在以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朝中方与美国进行了激烈的谈判,在“三八线”附近打了无数次的阵地争夺战,但最终美国不得不在协定上签字。
1953 年 7 月 27 日,是一个世人瞩目的日子:历时两年多的朝鲜停战协定终于签字了。这一天的板门店,天空晴朗,夏风宜人,发生在这里的一举一动,随时都在牵动着世界“神经”。上午 10 点整,签字大厅一片安静。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哈里逊将军从大厅南门进入大厅,分别在会议桌前就座。
两位代表在本方助签人员协助下,在自己一方准备的 9 本停战协定上签字。
之后,由助签人员同时交换 9 本停战协定,再在对方交来的 9 本停战协定上正式签了字。
这些文本将由助签人员送往双方司令官签字。
到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 200 余名新闻记者,均有幸目睹和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并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一头号新闻发布到世界各地。
同时,“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于汶山在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同日,金日成元帅于平壤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次日,彭德怀司令员于开城在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同日,金日成元帅、彭德怀司令员向朝中部队发布命令:自 1953 年 7 月 27 日起,即停战协定签
字后的 12 小时起,全线完全停火。
美国联军总司令克拉克说:“美国上将在一个有没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
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场从“三八线”上爆发的战争,在历经 3 年多后,终于在“三八线” 附近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