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金门背后的雄才大略
历史常常在一瞬间发生了变化。
正是 1950—1953 年的朝鲜战争,挽救了困守在孤岛台湾的蒋介石行将覆灭的命运。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当天晚上,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召开紧急会议,国防部长约翰逊第一个发言,他不谈朝鲜战争,却大谈台湾的战略地位如何。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雷德宣读了麦克阿瑟的“保台意见书”。艾奇逊当即建议出兵台湾。他说:“应当命令第七舰队进入福摩萨(指台湾一编者注),以防止战争扩大到该地区,应当命令第七舰队立即从四米地(位于菲律宾群岛,美国的一个海军基地)北上。我们应当发表一项声明: 第七舰队将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进攻,而福摩萨也不得进攻大陆。”杜鲁门当即同意了艾奇逊的建议,并指示,第七舰队未到达指定地区以前,暂不发表声明。
6 月 27 日,美国第七舰队的 8 艘舰只,包括 6 艘驱逐舰之艘巡洋舰进入台湾海峡,并立即开始巡戈。同一天,杜鲁门正式发表声明,公然宣布他已命令远东美军参加对朝鲜人民军的作战。
同月 28 日,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了驳斥杜鲁门的声明,指出:“杜鲁门
27 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他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不管美帝国主义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声明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正义的人们,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对东方的侵略。对中国政府的抗议,美国置之不理,继续加强对台湾国民党的军事援助。7 月底,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到台湾,同蒋介石商讨“军援”的具体步骤。会议决定,组成联合部队,归麦克阿瑟统一指挥,美国除第七舰队外,增加第十三航空队控制台湾;美蒋成立“军事联络办事处”;美军可自由使用台湾空军基地;台湾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和一切作战物资均由美国供给。9 月 10 日,美国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宣布美国的新远东政策,正式放弃“弃台”政策,代之以武力保台的新方针。大量军事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往台湾,到 1953 年时,美国给台湾的军援物资
已达 24600 万美元。
美国的支援,使国民党在台湾获得了喘息机会。
中美在台湾海峡的军事对抗,也就以国民党出人出力、美国主要出钱出枪的方式展开了。
1954 年 7 月 23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 正式宣布,解放台湾,挫败美国侵略、颠覆、分裂新中国的活动是中国人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解放台湾所面临的困难毛泽东是十分了解的,提出这一任务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毛泽东认为:“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如果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不有所作为,任美国肆意活动,搞“一中一台”、“两个中国”或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阴谋,随时间的推移,给世界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的既成印象, 这是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的毛泽东绝对不能容忍的。
在毛泽东看来,日内瓦会议采取了无法避免用维持现状的方式来解决印支和朝鲜问题,但他决不允许用同样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纯属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毛泽东甚至考虑到了为了维持国家主权,不惜再战的可能性。8 月 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建军节上发表讲话“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8 月 11 日,共和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也重申,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外国干涉,号召“全国人民要为完成解放台湾、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任务而奋斗到底”。台湾海峡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帷幕揭开了。
毛泽东决定采用炮击大小金门和马祖岛这一特定的军事手段,以表明中国政府对美国在亚洲推行侵略政策的严正立场。同时,制止国民党军队对东南沿海的袭扰,配合即将开始的浙东沿海岛屿的收复战。
1954 年 9 月 3 日下午 1 时 50 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对大小金门、马祖岛开始炮击。顿时间,金门、马祖岛上硝烟滚滚,火光弥漫,“9.3”炮战摧毁国民党军炮兵阵地 7 个,击沉炮艇、拖轮各 1 艘,击伤猎潜舰 3 艘,
击毁水上码头 1 个。从 9 月 3 日到 9 月 22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 19 大猛烈炮击。
这一炮打懵了蒋介石,也打懵了艾森豪威尔,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小小的金门一下子成为国际注目的焦点。
同日,晚 7 时许,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安德森关于共军炮击金门的报告放到了艾森豪威尔的办公桌上。艾森豪威尔顿时一惊,感到台湾问题的麻烦终于来了,但他一时摸不清中共的真正意图,这是准备解放台湾的前奏,还是只为阻止美蒋签约。
这时,美国与蒋介石正就“共同防御”中是否包括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发生了龃龉。美国的军界、政界普遍认为台湾澎湖是必须保卫的,因为它是远东反共的重要基地和前哨,但他们对沿海的岛屿则始终采取回避的态度,不愿为蒋介石承担保卫的责任。
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政策呢?
军界、政界、外交界众说纷纭,使美国迟迟未作出明确决断。
美驻台大使兰金等官员倾向协助蒋介石保卫这些岛屿,但最好秘而不宣,让共产党捉摸不透美国的意图。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雷德代表军方多数派则主张采取强硬立场,派海军防卫这些岛,并出动空军轰炸大陆。
陆军参谋长李奇微反对美军介入,认为“从美国对福摩萨(台湾)的防务能力上说,这些岛屿在军事上并不重要;没有美国帮助,中国国民党人不可能守住它们”。
国防部长威尔逊也认为,要守住这些岛屿就必须打击大陆上的军事目标,使美国卷入中国内战,对西方盟国,美国无法解释为什么为了几个小岛而同中国开仗。
而国务卿杜勒斯则想出了一个的折中方案:
我建议采取一个变通的办法,我们把沿海岛屿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意在获得一项维持原状和实现福摩萨海峡停火的指令,不管苏联否决同意这一计划,美国总有所得。
杜勒斯的建议是折中方案,同时也是一个十分狡猾阴险的方案。假如苏联在安理会否决这一提案,美国国内、盟国及世界的舆论就会对美国有利; 假如苏联同意,美国也就不必再面对这些“该死的小小”岛屿了,从而也使赤色中国在世界舆论面前处于理亏的地位。
杜勒斯是利用联合国来达到既能取得停火,又不便美国卷入同中国的战争、更重要的是这些是以台湾国际地位未定为前提,为以后分裂中国准备了条件,这是一箭双雕。
艾森豪威尔立刻批准了杜勒斯这一方案,并指示杜勒斯尽快实施。
同年 10 月,杜勒斯代表美国政府立即飞赴英国、新西兰,与两国政府进行了紧急磋商,达成美、英两个常任理事国的支持,由菲律宾和新西兰向安理会提出杜勒斯这项提案,并为这项提案取名为“新西兰提案”,又称为“神谕提案”。但是,这个精心炮制的“神谕提案”提交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之前, 还必须获得蒋介石的同意。
“神谕提案”在蒋介石那里碰壁了。
10 月 9 日,负责远东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带着这项提案访台。
尽管罗伯逊在长达 7 个小时的马拉松式的会谈中使出了他的全部招数,做出了种种的许诺,仍未打动蒋介石的心。蒋介石毫不客气地否决了杜勒斯的提案,强烈反对将沿海岛屿问题提交联合国。他认为这个提案只能对共产党人有利,外岛停火和中立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台湾中立化,再下来中共进入联合国,最后台湾就要共产党接管了。蒋介石气愤地说:“如果台湾赞同这个建议,那么对国民党人,对我们的士兵,对生活在本岛的百姓,对海外侨胞及大陆的中国人将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对“两个中国”问题表态。
杜勒斯策划的“神谕”提案,遭到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词语有所不同却基本立场一致的强烈反对。毛泽东与蒋介石虽在思想意识上是敌人,但对“神谕”方案所持的共同基本立场就是:反对“两个中国”。
“神渝”方案遭到抵制与拒绝,安理会只好决定无限期搁置讨论,也就以不了了之。
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海峡两岸相互敌对的国共双方,尽管还在海边作战;但是,在涉及主权国家领土完整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第一次表现了惊人的一致。
- “台湾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都谈不上”
在以后的若干年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更多地是考虑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对美国利用的企图十分注意,并给予坚决有力的反击。
1958 年,是国际国内形势最动荡而变幻莫测的一年,也是毛泽东最精神振奋、情绪激扬的一年。
这一年的 5 月 5 日至 23 日,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八届二中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范围掀起名曰“大跃进”的经济建设高潮。
“超英赶美”是大跃进的奋斗目标之一。为了保证“大跃进”能顺利进
行,6 月 21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要争取时间,最好十年不打仗⋯⋯现在蒋介石台湾很小,但还很神气,常搞出飞机来撒传单, 如果我有 1 亿 5 千万吨钢,那时只要吹口气,他就要走路了,现在打雷都不理。”这番话表明,毛泽东己有暂时放弃军事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
这时,中美会谈已经中断。中共中央认为,“前一段会谈分别提出的种种问题难以解决,今后确定‘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原则、就是说台湾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都谈不上”。几个月后,毛泽东对这个“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原则加以进一步解释,他说:“要就全部拿过来,要不一个也不要,单是金马我们就不拿。”
为什么“单是金马我们就不拿”?因为仅占领金门、马祖这几个小岛,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并没有多少意义,只能使台湾地区孤悬海外,反而正中美国下怀,方便美国搞“两个中国”。如果让国民党占据金、马,可以使台湾当局保留一条与大陆联系的纽带,便于将来“一揽子”解决整个台湾问题。同时,金门和马祖属于福建省,从来不存在所谓“地位未定问题”。因此, 美国想抛掉这两个包袱,而我们让国民党留在金门、马祖,就为美国宣传“台湾地位未定”和推行“两个中国”、“台湾独立”等阴谋增添了一道障碍。
为了争取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曾向美国政府建议,限期恢复双方大使级会谈,但美国方面置若罔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坚持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以所谓“战争边缘”论来对付社会主义阵营。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美国到处炫耀其优势海空力量,以战争吓唬人,但实际上并不想真打。换言之,即站在战争的“边缘”上,利用对方的畏战心理来谋求政治上的利益。美国对金马协防问题采取若即若离的态度,也正是这种“战争边缘”政策的运用。
1958 年 7 月 15 日,美军入侵黎巴嫩。17 日,与美结盟的英军侵入约旦。于是,中东成为两个国际阵营冲突的焦点。
7 月 1 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亲自主持召开了有军委副主席和空军、海军负责人参加的军委联席会议,布置东南沿海的军事斗争任务。
毛泽东注意到:日内瓦会议结束以后,亚洲地区的朝鲜、印度支那和台湾三个热点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已经有了结果,虽然在日内瓦会议上未能达成任何政治解决的办法,但是,那里的形势已基本稳定下来。日内瓦会议的成功至少在近期内大大地减少了印度支那地区重新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但是毛泽东认为不能只看到北面停了,南面也停了,好像天下就太平了,台湾问题目前仍是悬而未决,如果不在近期内有所作为,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 世界舆论将会把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看作既成事实,这必然要对日后解放台湾统一祖国带来不利的影响。至于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是无权加以干涉的,只有中国才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权利。总之,决不能接受用解决印度支那、朝鲜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
中东危机的发生给中国造成了一个最好时机:一来可以用实际行动声援中东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来可以借中东危机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
7 月 18 日,毛泽东对参加军委联席会议的同志说:
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能只限于道义上的支持。还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行动的方向应该选在金门,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是中国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而对美帝国主义则有牵制作用。牵制他部署在
远东的兵力不能西调中东,以减轻美国对中东人民的压力。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国防部长彭德怀当晚即向陆、海、空三军部署了炮击金门作战的具体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