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美舰只打蒋舰

在“8·23”炮战取得重大胜利后,福建前线指挥所根据毛泽东中央军委预定的封锁金门的计划,福建前线的陆海空三军部队开始着手对金门实行全面封锁。

大金门只是一个面积 120 平方公里的小岛,而小金门的面积 仅 10 平方

公里,大担、二担面积更小。在这狭小的金门群岛上,8 万多国民党守军和 5 万居民的基本衣食及各种物资几乎都要依赖于台湾的供应。经过了近半个月的激烈的炮战后,金门海峡出现了暂时的平静。但金门 10 万国民党守军自炮战开始以来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生活补给品和作战物资的补充,岛内原有的储备物资也快消耗殆尽,驻岛守军已开始出现粮荒,弹药消耗又得不到补充以至到了极度匮乏的境地。为此,金门守军要求运送大量生活补给品和各种作战物资的告急电频频发往台湾。

9 月 6 日,美国政府发言人和台湾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外交部发言人几乎

在同时宣布:自 1958 年 9 月 7 日起恢复对金门岛国民党守军的海上运输,而且从即日起的海上运输均由美国海军第七舰队驻台舰只护航。

虽然,美国政府同意为蒋军运输舰队护航,但护航的目的和任务范围一开始就严格限定了,即美海军参加护航的舰只只负责由始发港至金门岛外海3 海里处的运输航程护航,不进入金门岛 3 海里内的海域,但这个划定的护航界线并没有事先通知蒋介石。因为艾森豪威尔并不想与解放军的强大炮兵发生直接的冲突,而让他的“英勇的牛仔”去替盟友作无谓的牺牲。他只是以虚声恫吓的武力威胁中共方式来安慰蒋介石,使他不觉得日渐被疏远,同时又不暴露美国的真实战略意图。

9 月 7 日,国民党海军副总司令黎玉玺和美国军事顾问团海军顾问率领

一支 14 艘舰只组成的庞大的混合运输编队由台湾驶向金门海域,编队中包括国民党海军的之艘运输舰、5 艘作战舰,美军的 2 艘巡洋舰、5 艘驱逐舰。整个混合编成一字形排列,美舰配置在海上编队左、右两侧护航,把蒋军作战舰只和运输船只夹在中间,美舰和蒋舰仅相距两海里。同日中午 12 时正,美

蒋混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国民党海军的 2 艘运输舰单独驶向料罗湾码头,卸下货物,美国海军的护航舰只则有意停在中国领海范围以内,做出一副掩护的姿态。金门前线的解放军炮兵部队因未明确对这种美蒋混合编队的处理方针,因此未予射击。

就在美国军舰侵入中国领海的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奉命发表声明,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严重警告。

然而,口头警告并不能使美国政府收敛其侵略气焰,重要的是要表现出实际行动。因此如何对付美蒋混合编队的运输舰队,一时成为中国政府在金门海域作战的关键问题。

9 月 8 日,毛泽东接到福建前线指挥部叶飞将军关于 9 月 7 日美海军舰只为国民党海军运输舰队护航的报告后,立即在中南海勤政殿的侧厅召开了有周恩来、彭德怀、张闻天和雷英夫参加的小范围的会议,研究金门海域的形势。会议讨论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如何应对的问题。如对美舰打不打?如果美舰开炮怎么办?这也是毛泽东不时向自己提出的问题。

从 8 月 23 日大规模炮击金门后的国际形势来看,美国从持观望态度, 幕后鼓噪,逐步地走向了前台,甚至向台湾海峡大量增派军舰和陆战兵力,

大有要履行美蒋防务协定之势,同时在舆论上也愈来愈强硬,特别是杜勒斯 9 月 4 日发表新港声明,现在又公开派军舰为国民党海军运输舰队护航,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但是,从远东的战略格局来看,虽然美国拼凑了一个个的军事条约性的集团和组织,在日本建立了远东战略桥头堡,但没有准备全面介入的迹象。因为自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整个印度支那的局势形成了南北分割对峙的局面,这虽不是美国的最佳设计方案,但也基本上实现或暂时形成了所谓对共产主义势力南下的阻遏。按军事常规来说,处于动态之中的相对稳定不是采取军事手段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最佳时机。当然,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战争疯子由于疯狂性的发作,不惜一切代价做出挺而走险的决断。

鉴于亚洲和远东形势的考虑,毛泽东作出了令人一时捉摸不透的决策, 对美国的公开挑衅和咄咄逼人的态势,采取避其锋芒,放着美舰不打,专打蒋舰,继续实行对金门的封锁战略。同日,毛泽东明确指示金门前线指挥部: “对金门作战的下一步方针是:‘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如果美舰首先向我开火,没有命令不许还击。”

9 月 8 日,台湾国民党当局由于前一天靠美舰护航得以平安运输,又出

动 4 艘登陆舰在美海军 1 艘巡洋舰、4 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再次向金门驶来。这一天,前线解放军炮兵已经接到明确命令,并做好了打击蒋舰的准备。上午 11 时,美蒋混合编队进入金门海域后,美舰依然停在金门海岸等待

蒋舰卸货。

对于美舰再次侵犯中国领海的行径,前线指挥部奉命发出警告,但是美舰不予理睬。

12 时 43 分,前线解放军以 43 个地面炮兵营又 6 个海岸炮兵连组成的强大炮群,对停泊在料罗湾的国民党军的舰艇和金门岛上的军事目标,实施了第三次大规模的炮击。在弹雨中,“美乐”号登陆舰当即被击中起火,继而爆炸沉没。“美珍”号登陆舰中弹累累后向外海逃窜,另外两艘登陆舰也在中弹起火后逃走。担任护航的美舰仓皇撤至料罗湾以南 5—12 海里处,徘徊观望,始终未发炮。

这次炮战,共持续了 5 个小时,解放军共发射炮弹 2.17 万余发。

9 月 11 日,美舰巡洋舰 1 艘、驱逐舰 3 艘,根据台湾国民党与驻台美军

防司令部拟定的名为“闪电”的运输补给计划,再次为国民党军的 4 艘运输

舰、7 艘作战舰组成的运输舰队护航、向金门海域进发。当日 14 时 57 分,

解放军以 40 个地面炮兵营又 6 个海岸炮兵连的强大火力,对强行靠岸卸载的

国民党军舰和金门诸岛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了第 4 次大规模的炮击。这次的国民党军的运输舰吸取了前几天的教训,不再等待美舰的掩护,一遭打击就急忙向外海逃走,因而只有一艘被击伤。美舰仍采取 9 月 8 日的做法, 炮击一开始即一炮未发迅速撤至外海。

此次炮击,共持续了 3 小时,共发射炮弹 2.5 万余发。

事后,叶飞才明白,毛主席所以下达那样的命令,目的是试探所谓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究竟有多大?美军在台湾海峡的介入究竟到什么程度?

经过这次较量,毛泽东把美帝国主义的底全摸清楚了。所谓台、美共同防御条约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只要不涉及美国自身的利益,要冒和我军发生直接冲突的危险,它就不干了。

  1. 月 8 日和 9 月 11 日金门前线解放军炮兵两次对美军护航的蒋军运输舰

队大规模炮击,使艾森豪威尔总统感到十分震惊。中共的态度使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本来他接受杜勒斯对中共采取强硬路线的建议,目的是想通过军事威慑,迫使中共停止对金门的封锁,同时又可以加强对蒋介石的控制; 因此他同意了国务院提出的护航方案。而现在的现实是,中共不但没有屈服于压力,反而更增加了对金门的封锁,这一切使艾森豪威尔相信金门地区的军事行动已不是一场局部的军事冲突,有战争升级的可能。

鉴于台湾国民党当局采取海空运输的失败,鉴于金门岌岌可危的形势, 鉴于蒋介石不断请求的压力,9 月 11 日艾森豪威尔就所谓日趋升级的金门封锁炮战及台湾地区的局势向美国全国发表了一篇措词强硬的电视演说。宣称,美国愿通过与中共谈判谋求和平解决,但绝不“从事姑息,绝不在炮火威胁下退却”。但同时,艾森豪威尔又说:“我不会仅为金门而要求美国男儿作战”。

至此,艾森豪威尔的“猜不透”战略底牌已暴露无遗了。美国在远东的战略是确保三点一线即以菲律宾、日本和台湾为轴心的远东一线战略防线的前提下采取守势,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从金门、马祖脱身保卫台湾,来实现台湾地位的国际化,蒋介石是千方百计拖美国下水,而毛泽东则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力求避免同美军发生直接冲突。这样三方的形势就越加微妙了。

1958 年 10 月,北京中南海。

这是中秋十月的一个宁静的深夜,北京城中的普通居民都早已进入了梦乡,而中南海丰泽园的一间普通的书房兼卧室里依旧是灯火通明,屋子里弥漫着一股烟草香味的烟雾,但是毛泽东仍在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此时他正思考着下一步对金门的作战方针。

美国政府与台湾当局就台湾海峡军事局势发生了重大矛盾。但最令中国领导人担心的还是美国力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如果让其得逞,则台湾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就很难驾驭了。

“现在看来决定炮击金门时确定的‘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战略已经收到了效果,美蒋之间为继续坚守还是从金门撤退的问题上频频出现了裂痕甚至是公开的分歧,这时我们发起渡海登岛作战,收复金门、马祖是非常容易的。这样做可以直接解除福建沿海地区的威胁,对于打开海上交通,发展福建沿海的经济建设有利;对鼓舞全国人民和全军士气,有很大的好处。如果做到这一点,应该说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但是,把这个眼前的胜利与海峡两岸的长远利益相比,这个胜利就只能算作是一粒芝麻了,而把一个更大的西瓜丢掉了。”

想到这儿,毛泽东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踱起步来,当他走到他那张一侧堆满书的大板床旁时,将手中半节燃着的烟扔到床边的一个烟灰缸里,躺到床上闭目沉思起来。

“如果我暂时不收复金、马两岛而仍由蒋军占据,对眼前的经济利益是有损失的,但这样就可以把金、马作为一条绞索套在艾森豪威尔的脖子上, 使他欲脱不能,欲动不行。这样也可以使蒋介石有更多的口实去向美国讨价还价⋯⋯”

  1. 月 5 日上午 8 时,毛泽东决定暂停炮击,并为此指示福建前线指挥部: “10

    月 6、7 两日我军一炮不发,敌方向我炮击也一炮不还。偃旗息鼓,观察两天,再作道理。”

10 月 6 日,毛泽东又起草了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

书》,并将原定的两天暂停炮击延长为 7 天。

这份文告发表以后,金门海域炮声沉寂,但台湾海峡风浪依然。

10 月 7 日,台湾国民党当局向新闻界发表了一份措词强硬的声明,声明

认为:中共停止 7 天的炮击是一场骗局,对此不予以理会。同时,强调宁可冒继续被炮击封锁的危险,亦不愿美国盟邦退出护航。

10 月 8 日,美国国院发言人罗伯逊向新闻界发表谈话,他的谈话一方面

对中共停止 7 天的炮击表示欢迎,另一方面又歪曲这一文告,将暂停炮击与永久停火混为一谈。

一时间,各种怨声、乞求声、猜测和责难充满了华府和台湾孤岛的上空。而处于这场“猜不透”游戏主角地位的金门孤岛却是另一番情景。自 10

月 6 日金门前线解放军炮兵停止炮击后,躲在阴暗潮湿的坑道和防炮洞里 40 多天的蒋军官兵畏畏缩缩地走了出来,见到了阳光。但此时他们无暇享受明媚的阳光,他们必须利用停止炮击的 7 天时间抢运各种物资。白天岛内的公路上又出现的奔驰的军车,车后扬起滚滚的灰尘。已经一个多月没有看到的炊烟,这时又在蒋军阵地上冉冉升起。入夜后,这些原来一片漆黑的岛屿, 如今又能看到像萤火虫似的点点灯火了。

自 10 月 6 日暂停炮击后,蒋军的十几艘运输舰、油轮和战斗舰又开始恢复了对金门岛的海上运输,但因前屡遭解放军炮兵的袭击,由高雄港驶来的运输舰队不敢贸然进料罗湾,只好胆怯地停在距金门 3 海里的公海上。直至

10 月 8 日凌晨大陆解放军炮兵仍没有发出半点炮声,中午才开始由“中字号” 和“美字号”登陆舰打头阵分批进港卸载。

在这 7 天中,台湾国民党当局也不敢首先开火,但为了表示仍有一定的

军事主动权,于 9 月 10 日“双十节”这一天,出动 44 批共 182 架作战飞机,

至大陆沿海岸线上空进行挑衅,其中 6 架窜入福建龙田上空。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十四师立即起飞一个中队进行拦截。在空战中,解放军飞行员杜风瑞击落 F-86 战斗机 2 架,而杜风瑞驾驶的米格-17 型歼击机也被对方击落,跳伞后在空中被另一架蒋军的 F-86 战斗机击中牺牲。战后杜风瑞被授予空军战斗英雄,并追认为烈士。

10 月 12 日午夜,暂停 7 天的炮击的期限已满,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守军又全部进入坑道和防炮掩体,顿时间金门岛内又变成了一片漆黑,但解放军炮兵一炮未发。次日凌晨,福建前线指挥部广播站又播送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对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的命令。命令的全文是:

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同志们:

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借以观察敌方动态,并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包括粮食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他们固守。兵不厌诈, 这不是诈。这是为了对付美帝的。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们这样做,就全局来说,无损于己,有益于人。有益于什么人呢? 有益于台、澎、金、马 1000 万中国人,有益于全民族 6 亿 5 千万人,就是不利于美国人。有些共产党人暂时可能还不理解这个道理。怎么打出这么一个主意呢?不懂,不懂!同志们,过一会儿.你们会懂的。呆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美国人,必须滚回去,他们赖在这里是没有理由的,不走是不行的。台、澎、金、马的中国人中,爱国的多,卖国的少。因此要做政治工作,使那里大多数中国人逐步觉悟过来,孤立少数卖国贼。积以时日,成效自见。在台湾国民党没有同我们举行和平谈判并且获得合理解决以前,内战依然存在。

台湾的发言人说: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不过是共产党的一条诡计。停停打打,确是如此,但非诡计。你们不要和谈,打是免不了的。在你们采取现在这种顽固态度期间,我们是有自由权的,要打就打,要停就停。美国人想在我国的内战问题上插进一只手来,他们叫做停火,令人忍俊不禁。美国人有什么资格谈这个问题呢?请问他们代表什么人?什么也不代表,他们代表美国人吗?中美两国没有开战,无火可停。他们代表台湾人吗?台湾当局没有发给他们委任状,国民党领袖根本反对中美会谈。美国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其人民是善良的。他们不要战争,欢迎和平。但是美国政府的工作人员, 有一部分,例如杜勒斯之流,实在不大高明。即如所谓停火一说,岂非缺乏常识?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外人无权过问,联合国也无权过问。世界上一切侵略者及其走狗,通通都要被埋葬掉,为期不会很远。他们一定逃不掉的。他们想躲到月球里去也不行。寇能往,我亦能往,总是可以抓回来的。一句话,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 立即开炮。切切此令!

国防部长

1958 年 10 月 13 日上午 1 时

从国防部第一个文告发表宣布暂停对金门国民党守军的炮击至 10 月 13 日第二个文告的发表,并宣布再次延长两个星期暂停炮击的这段时间里,金门和对岸地区的炮声沉寂,盒门岛上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的地面活动。由于蒋介石保留了在大陆沿海的最后据点——金门,国共之间地理上的距离由相隔100 公里缩小到不足 10 公里,这个简单的数字关系揭示了这两个中国近代史上的对手都有一个共同意愿,在世界的版图上只有一个中国。

然而,双方却是采用不同的手段,通过同一方式即保留一条政治纽带来实现这一意愿。

美蒋双方对中共第二次宣布停止炮击都迅速做出了反应。

10 月 14 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华盛顿对新闻界发表谈话中宣称:“问题是否以目前数目的军队驻在金马比较有效,或是以更多的军队驻在台湾, 以便有更大的伸缩性,在某种情况下有更大的活动余地,以及在必要时可以调回金门,比较有效。”

面对中共和平呼吁和美国要其撤退或减少在金马驻军的双重压力,为了维持军心和士气,蒋介石在杜勒斯发表谈话的几小时后接见澳大利亚驻台湾记者并公开发表谈话表示:“⋯⋯不撤退,不姑息,准备随时以坚强的反击对付武力的攻击。”

这说明,在美国人的眼中,蒋介石不过是一个苟延残喘的半开化的封建君主,完全不是一个符合美国人标准的开明民主的治国之君。美国人迫切需要的不是考虑用军事手段来维系这种毫无意义的地缘联系,而是要彻底割断这种联系,尽快地从这个三角战斗中脱身。但是对蒋介石来说,他首先要挟美国援助于自固,而后利用共产党的统战抵制美国的控制以自重。

于是美蒋之间的利害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再次爆发出来。鉴于美蒋矛盾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在民族大义的前提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在杜勒斯回到华盛顿的第二天,即 10 月 25 日,由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了《再告台湾同胞书》,全文如下:

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军民同胞们:

我们完全明白,你们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甘心做美国人奴隶的只有极少数。同胞们,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于解决,可以从长商议。美国的政治捐客杜勒斯,爱管闲事,想以国共两党的历史纠纷这种事情是间插进一只手来,命令国人做这样,做那样,损害中国人的利益, 适合美国人的利益。⋯⋯如不遂意,最毒辣的手段都可以拿出来,你们知道张作霖将军是怎样死去的么?东北有一个皇姑屯,他就是在那里被人治死的。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分子都没有良心。⋯⋯同胞们,我劝你们当心一点儿。我劝你们不要过于寄人篱下,让人家把一切权柄都拿了去。我们两党间的事情很好办。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逢双日不打炮,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上的军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包括粮食、蔬菜、食油、燃料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你们长期固守。如有不足,只要你们开口,我们可以供应。化敌为友,此其时矣。逢单日,你们的船只、飞机不要来。逢单日我们也不一定打炮,但是你们不要来,以免受到可能的损失。这样,一个月中有半个月可以运输,供应可以无缺。你们有些人怀疑,我们要瓦解你们军民之间官兵之间的团结。同胞们,不,我们希望你们加强团结,以便一致对外。打打停停,半打半停,不是诡计,而是当前具体情况下的正常产物。不打飞机场、码头、海滩、船只,仍以不引进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列。蒋、杜会谈,你们吃了一点亏,你们只有代表“自由中国”发言的权利了;再加上小部分华侨,还许你们代表他们。美国人把你们封为一个小中国。10 月 23 日,美国国务院发表 10 月 16 日杜勒斯预制的同英国一家广播公司所派记者的谈话,杜勒斯从台湾一起飞,谈话就发出来。他说。他看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中国,并且说,这个国家确实存在,愿意同它打交道,云云。谢天谢地,我们这个国家,算是被一位美国老爷看见了,这是一个大中国。美国人迫于形势,改变了政策,把你们当作一个‘事实上存在的政治单位’,其实并非当作一个国家。⋯⋯国民党朋友们。⋯⋯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 全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和海外侨胞在内,是绝对不容许其实现的。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一切爱国者都有出路,不要怕什么帝国主义者。当然,我们并不劝你们马上同美国人决裂,这样想,是不现实的。我们只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随人俯仰,丧失主权,最后走到存身无地,被人丢到大海里去。我们这些话是好心,非恶意,将来你们会慢慢理解的。

国防部长

毛泽东在这篇文告中确定了对金门炮出逢双日不打飞机场、码头、海滩和船只的“四不打”,逢单日也只打非军事目标的新方针。这种单日打,双日停的作战方式,一时间使世界舆论感到惊奇和困惑。

至此,自 1958 年 8 月 23 日开始的长达 120 多天炮击金门的作战行动, 由开始时的万炮齐轰、全面封锁的雷霆之势;经过打击要害、封而不死、给予出路的一张一弛阶段;转到了此时的零星炮击、不封不锁、让其固守的悠然状态,终于以众人都末料到的方式结束。不但美、蒋双方未料到,甚至中国共产党内也有很多人想不通。有人问为何对国民党提“贵我双方”?为什么不让打敌人的司令部?为什么要帮敌人“以利固守”,甚至答应提供给养? 毛泽东解释说,因为我们“要就都拿过来,要不一个也不要”,“我们一打炮,蒋介石就有可能不走,他会说,你看,共产党还打着炮,我们在炮火下

撤退,你美国人多没面子啊!”至于我们给蒋军提供给养的事,毛泽东说: “如果金门的敌人真叫我们供给,那倒是好事,一点兵我们养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