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的私人代表

1944 年 11 月 7 日,重庆又有飞机飞来,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中共非常重视和美国的关系,所以每次飞机降落时,事必躬亲的周恩来副主席总是和美国人一起在机场迎候,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他正微笑着和包瑞德等人交谈。飞机平稳地降落了,从打开的舱门里出现了一位美国军人。只见他高高的个子,灰白的头发,军人风度十足。他穿着一套精工缝制的美军将军制服, 上面的勋章多如繁星。

包瑞德一眼就认出了此人,他就是美国陆军少将帕特里克·J·赫尔利—

—罗斯福总统派往中国的特使。赫尔利的这次来访事先没有向中共或美军观察组通知,可谓是“不速之客”了。赫尔利的军人风度和精制服装显然打动了周恩来。他马上问道,这位贵宾是谁?包瑞德于是告诉了周恩来赫尔利的身份。包瑞德说:“这是赫尔利将军,美国总统派到中国来的特使。”

“请您先在这里陪他,我去请毛主席。”说完,周恩来就匆匆离去。不一会儿功夫,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毛泽东主席乘坐一辆旧汽车来到了机场, 后边还跟着一队战士组成的仪仗队。赫尔利检阅了仪仗队后,向仪仗队的指挥官敬礼致意。然后这位将军挺起胸膛,仿效美国印第安人马斯科洛部落高声呼喊起他们的战争口号。也许他想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对中国共产党的敬意,可是这种突如其来的尖声吼叫也确实是太过难听了些,甚至令人毛骨悚然,以至于在场的一些美国人都皱起了眉头。

当时在延安的会中文的是戴维斯,他就成了赫尔利的当然翻译。

兴高采烈的美国特使告诉戴维斯说,他带来了一份协议草案,并预料共产党人会在这上面签字,然后他把这份协议带回重庆去,也能让国民党在这上面签字。

不知深浅的戴维斯冒昧地谈到,共产党可能不会像他想象的那么容易打交道。这话使正处于兴奋状态的赫尔利很不高兴,当场就让戴维斯离开延安去重庆。

但是约翰·戴维斯这天没能离去。这使得他还有时机把自己的主要想法对美国特使直言相告,他觉得这是他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美国外交官必须做的事。

戴维斯给这位总统特使留下了一份备忘录。上面写道:

美国是中共最大的希望所在。他们意识到,他们要是得到美国的援助, 哪怕是与蒋介石平分秋色也罢,他们也很快就能在不发生内战的情况下控制中国的大部,乃至全部。因为,蒋介石的军人和官僚们大多是些机会主义者。要是共产党显得比国民党强大,他们就会抛弃委员长。

共产党最担心的是我们,因为我们向蒋介石提供的单方面援助越多,他加紧发动内战的可能性就越大,共产党要统一中国所花的时间就越长,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因此共产党以复杂的心情注视着我们。要是我们继续不理睬他们,支持蒋介石,他们就会逐渐地将我们视为敌人。但是,他们还是愿

同我们做朋友的。这不光是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而且他们意识到,我们使中国实现强大、独立和民主的战略目标,是能够同他们的民族主义目标一致起来的⋯⋯

只要蒋介石能够争取到外国像支持他抵抗日本入侵中国那样规模的干预,他就能粉碎共产党。但是,外国进行这样大规模的干预,看来是不可能的。委员长靠那支士气不振、无精打采的军队,那腐朽的官僚体制,那毫无用处的政治道德观,以及他得到外国小心翼翼的支持,有可能把中国推向内战的深渊。

然而,在日本人下决心进行了 7 年多的努力都没有免遭失败的地方,他是不会成功的。共产党已经强大到对付不了的地步了。内战的结局也许是双方都拼个精疲力谒,陷入僵局。中国将至少分为两个阵营,蒋介石降到一个地方军阀的地位。共产党在内战中,迅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进而控制全中国的可能性,是不能忽视的⋯⋯要是委员长既不发动内战,又不同共产党达成谅解,那他面临的仍然是失败。蒋介石的封建中国是不能同中国北部充满生气的现代人民政府长期共存的。共产党一定会在中国扎根。中国的命运不决定于蒋介石,而决定于他们。

不知道赫尔利是否认真地看过戴维斯留给他的这一份很有见地的备忘录。估计他是不会看,或者即使看过也不会看得很仔细很认真的。

赫尔利是俄克拉荷马州的共和党人,律师出身,仪表堂堂,善于交际,爱说大话是出了名的。1928 年他全力支持胡佛竟选,后在胡佛政府中担任过陆军部长助理、陆军部长。罗斯福执政后,他是罗斯福新政的积极支持者。他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是在 1931 年,因为对中国情况一无所知,闹了个

大笑话,把蒋介石夫人写成了“石夫人”。

1944 年 8 月,蒋介石提出了一个看似很合理的要求,让罗斯福派一个“私人完全信任之有力的全权代表”来华,与他合作,同时调整他和史迪威之间无法弥合的关系。

蒋的想法通过他的内舅、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跟美国驻华大使高斯说得十分明白了。蒋希望罗斯福派来的人,是有权向史迪威发号施令的。蒋介石的这着棋明摆着要利用罗斯福的特使来左右不肯买他账的史迪威。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电令国民党政府驻美代表孔祥熙,去向罗斯福总统解释中国军队不同于美国军队的特点。要孔对美国总统说,在中国军队里, 学问和能力是次要的,关系和派系是更重要的;这支军队只能由他个人控制才行,别人来指挥,任凭你天大的本领也是统帅不了的。

罗斯福接受了蒋介石的要求,派出一个总统特使去了中国。

他派了他认为可以担当此任的赫尔利将军去中国。临行时罗斯福嘱咐道,去中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中国的崩溃,并促使中国军队继续参战。具体的事情便是让赫尔利协调好蒋介石与史迪威的关系,“以便于后者指挥归其指挥的中国军队”。

但就是这好出风头的赫尔利,把中国的事情搞得一团糟。赫尔利属于那种不时出现的、有趣的怪人之列。他是个喋喋不休的饶舌者。他在重庆时很不幸,因为,他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他却口若悬河,又使别人很难开导他。蒋介石对此却不以为意。委员长宁愿要这样的美国人,而不要那种能讲能看中文、又在中国人中间生活过很多时间的美国人。

美国国务院的一些高级人员把赫尔利看作疯子。他提出的一项计划,被

当作“滑天下之大稽的歇斯底里之作“而束之高阁。赫尔利则感到,国务院受到宣扬三种异端邪说哲学的人控制。这三种哲学就是:拥护帝国主义、拥护共产主义和拥护犹太复国主义。在重庆以说大话著称的赫尔利终于在延安也出了名。毛泽东和朱德称他是“小丑”。恰成对照的是,蒋介石对罗斯福说,他把赫尔利看作是一个“罕见的、通晓人性”的人。

究竟罗斯福为什么这样宽容赫尔利,人们狠难揣度。尽管罗斯福轻蔑地称赫尔利是“许许多多冒牌将军”之一,但却派遣他去执行一个又一个大出风头的使命。

快到 1944 年年底时,罗斯福决定,要为这个说大话的人赫尔利再找一件事做。要知道,即使是他没有完成交给他的任务,罗斯福在国内政治中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赫尔利是个彻头彻尾的共和党人。史汀生和马歇尔建议派他去中国。“说大话”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要求任命他为大使,但却遭到了婉言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