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 “不要伤害美国民族的感情”

毛泽东说:“在同美国人会谈时更应使用劝说的方法,可以对他们讲,⋯⋯美国何必为了一个仅仅不到 1000 万人口的台湾岛与 6 亿中国人民为敌呢?⋯⋯说话时不要对美国人使用像板门店谈判中那样过分刺激的语言,不要伤害美国民族的感情,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都是伟大的民族,应该和好。”周恩来说:“我们不愿谈判破裂,但我们不怕谈判破裂。美国如果想打

仗,我们也可以奉陪。”

  1. 毛泽东说,我们不急于同美国建交 1954

    年春夏,联合国在风景如画的瑞士召开了国际日内瓦会议,这是自板门店谈判以来,中美之间的首次官方接触。为此,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明,美国同意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不含有对中国的外交承认。在会议期间,盛传同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 被杜勒斯拒绝了。杜勒斯特地给美国代表团立下了一条纪律,无论谁都不准和中国代表团的人握手。

握手事件说明了中美两国之间隔阂之深重,关系之恶化,对立之尖锐。美国对于共产党中国使它在朝鲜战场上丢失了面子,恨意久久难消,这

种仇恨心理,集中地表现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对中国代表团的那种极端的态度上。

日内瓦会议是为讨论朝鲜和平与印度支那和平而召开的。主要由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冷战中的对手掌握会议。

其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是美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他有他的坚定信念,决不容许共产主义在世界上存在。他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那句名言:“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他很少说话,更是难得有笑意。由于前不久刚做了手术,胃内放进了一支“镭管”,所以脸色苍白,身体非常虚弱。这样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就得了一个很有意味的“雷管”的外号。

“雷管”自然就隐含着少碰着他为好。杜勒斯也不喜欢与很多人打交道, 更不想与共产党人打交道。因而开会和散会,美国代表团总和苏、中代表团在不同的门进出,很少相遇。偶尔有几次狭路相逢,周恩来面色庄严,但从容大度;而杜勒斯则立即紧张地绷紧苍白的脸,动作也变得生硬机械起来。

但是,美国官员们不是铁板一块,副团长史密斯副国务卿就有自己的看法。有个美国记者曾当面问过史密斯:“你和杜勒斯同周恩来有没有什么接触?”史密斯回答得很风趣:“如果有接触的话,唯一的接触就是我们在卫生间共用过一条手巾。”据当时担任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的王炳南回忆,当时的情景是:

有一天,我们很多人聚在酒吧里喝茶。这时,史密斯端着酒,走过来, 主动找总理的翻译浦寿昌攀谈,这是没有先例的。史密斯对浦寿昌说:“你的英文讲得漂亮,地道的美国音。你是在哪儿学的?”他还赞扬了中国的古老文化,讲了许多友好的话。这在敌对的两个代表团来说是不寻常的。我们对史密斯这一举动很重视,回去后向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说:“好啊,既然史密斯愿意而且敢于同我们接触,那明天休息时,我也找他谈谈。”第二天休息时,当王炳南发现史密斯一个人走向柜台去喝咖啡时,便赶紧把周恩来引到那里去。史密斯这时左手拿着雪茄,看见周恩来向他走来,并要向他伸出手时,他急忙用右手去端咖啡,这样就无法握手了。他笑容可掬地和总

理打招呼,客客气气聊了一阵子,讲了一些友好的话。会议结束的最后一天, 又是休息时,总理正和别人聊天,史密斯微笑着主动凑上来同周总理交谈。他说:“会议即将结束,能够在这里和你认识,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你们在这次会议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希望不管朝鲜也好,越南也好,都能恢复和平。”说完,周恩来也笑着说:“我们一直没有拒绝和你们的来往, 上一次难道不正是我先向你伸出手的吗?”史密斯拉拉周恩来的胳膊摇晃了几下,笑眯眯地走开了。史密斯遵守了杜勒斯定的不准与中国人握手的纪律, 同时又聪明地用摇胳膊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周恩来的钦佩。

对如此紧张、恶化的中美关系,毛泽东有他自己的看法。毛泽东当时一再说,我们不怕美国的封锁,我们也不急于要同美国建交,不急于进联合国, 我们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外交政策。毛泽东还说,我们有一天把事情办好了,美国就会后悔,那时也是悔之晚矣。

美国在朝鲜战场失败以后,国内涌起一股批评政府对华政策的呼声,不少人觉得美国对中国实行敌对政策是不现实的。美国著名将领布菜德雷将军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可是,美国统治集团仍然执行僵硬的敌视中国的政策,致使中美之间的对立空气十分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