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发朝鲜

就在彭德怀前往东北的同时,周恩来飞往莫斯科。

正如毛泽东预料的那样,周恩来在莫斯科就苏联提供空军掩护和武器装备各项问题与斯大林进行的第一次会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自从周恩来离开北京赴莫斯科后,毛泽东的大脑一直没有停止思考这件事。

接到周恩来报告的这天夜里,毛泽东在院子里又一次徘徊了, 很久。他对各种情况以及后果均再次做了一次全面的判断和分析,终于作出了决定。回房之前,他第一次注意到今夜的星空是如此湛蓝,月光是如此洁白,如银泻地,如水柔软。仰望明月、星辰,谛听竹叶摇曳,直面深秋的晚风,他顿时感到头脑异常清醒和轻松,他主意已定:即使在没有苏联的支援下,也要

抗美援朝。毛泽东并且将这一决定,立刻电告了周恩来。

10 月 13 日,当周恩来心情沉重地从斯大林那里回到住处时,接到了大使馆同志送来的电报。他迫不及待打开电报:

恩来同志:

⋯⋯与政治局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线以北大块山地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

1950 年 10 月 13 日

周恩来久久凝视着这份不同寻常的电文,情绪不禁为之一振,除了惊异之外,更多的是感到一种激动之情油然而生。他深深地钦佩毛泽东的胆魄。周恩来马上通知苏联外交部,请尽快安排与斯大林再次见面。

当天下午,当周恩来健步出现在斯大林面前时,斯大林不无诧异地问道: “这次紧急见面,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还是继续我们刚刚结束的会谈?”

周恩来朗朗地说:“无需再谈了。中共中央让我立即通报给苏共中央一件事: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刚刚拍来电报,我们已经再次作出决定,立即出兵朝鲜!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中国都要参战。”周恩来的声音,洪亮而清晰,久久回荡在斯大林宽敞的办公室。

当苏方翻译把周恩来的话译给斯大林后,斯大林半晌沉默不语。他不知说什么才好。此刻他的心情难以言表。他深知中共中央在做出这个决定时要具有多么大的勇气与魄力!它意味着中国人民将克服怎样的困难和付出什么样的牺牲!如果换了是苏联,让他站在毛泽东的位置上,他能有如此大的勇气和魄力做这样的决定吗?

“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斯大林喃喃着,像是对周恩来说,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

同一天,毛泽东主席致电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令调第 9 兵团北上,直开东北;同时,也作了防备美国向中国宣战,至少以其空军轰炸我国的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我国沿海地带的部署。把我国仅有的几个航空兵师和几个高射炮兵团部署在沈阳、鞍山、本溪、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靠近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并有计划地将我国东北靠近朝鲜边境地区的工业设备和战略物资,向内地作了迁移。毛泽东指示华东局和中南局,加速完成剿匪和土地改革工作,以便集中力量防止美国和台湾的蒋介石集团登陆进犯,指出:“华东一切工作以美国和蒋介石登陆进犯为假想的基础去布置。”“将两广作为一个对付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登陆进犯的统一单位。”

在福建和广东方向各部署了 4 个军,以防美国使用海军或指使蒋介石军队攻击我沿海地带或登陆进犯。同时,在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以彭真、陈叔通为副主席的“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抗美援朝总会”,运动全国人民支持抗美

援朝战争。

10 月 19 日夜晚,冷雨霏霏,寒风扑面。残秋的寒风,裹着枯枝败叶从鸭绿江的波涛上刮过。忽然,在迷蒙的充满寒意的秋雨中,传来阵阵雄壮的激动人心的军号声以及轰隆震耳的军车、坦克的马达声,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的 4 个军分三路齐头并进,雄纠纠、气昂昂地渡过了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汇成了一支气势磅礴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进军曲,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