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

楼观台位于周至县城南 15 公里的终南山北麓,距西安约 70 公里,乘旅游车两小时便可到达。楼观台方圆六公里,风景秀丽,名胜古迹遍布其间, 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相传周代大夫函谷关令尹喜选此地安家,为了观测天象,结草为楼,名曰“草观楼”。不久,道教祖师老子西游此地,尹喜便请他讲经传道。老子在此写下道德经,并在草楼南筑说经台,从此有了“楼观台”的大名。楼观

台不仅以北方道教胜地著称,也以景色秀丽诱人向往。历代不少皇帝都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周穆王到此游历,建造楼观宫;秦始皇来此拜仙,建庙于楼南;汉武帝立宫于楼北;晋惠帝元康年间,移民 300 户,植树造林, 修茸寺庙。隋唐时代,楼观台处于鼎盛期,先是隋文帝开皇初年派人维修, 后是唐高宗认老子为先祖,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唐玄宗还以夜梦老子为名, 又把宗圣更名宗圣观,常年香客不断。历代文人学士游踪楼观台的委实不少, 如唐代欧阳洵、王维、李白,宋代米芾,元代赵孟楼观台 - 图1等。他们来这里咏诗题字,刻石留碑,到了宋、元、明、清,有些建筑已毁坏,留下的经过维修, 保留至今。

楼观台的中心是老子祠。沿山拾级而上,通过林荫小道,便是讲经台所在的老子祠。首先,山门前东西两侧可见六棱形飞角亭子两座,西边亭子下面有石砌八卦形“上善池”,名字来自老子《道德经》词语“上善若水”。池壁有石雕龙头吐水,民间崇信此水有治病去疾、延年益寿之益,所以逢上庙会,一饮为快。池旁亭子里有石碑一尊,上面阴刻元代书法家赵盂顺隶书“上善池”3 个大字,字体圆润丰满,引人注目。

再向北走入山门,两侧有后建的碑廊多间,石碑 70 多件,西侧有唐代书法家欧阳洵隶书的《大唐圣观记碑》尤为珍贵。

穿过山门是四合院式的老子祠、祠院座落在 560 米的山岗上。说经堂在院中央的石筑台上,尺檐翅角,房脊中央竖立着曲花铁戟,为建筑增添了几份庄严肃穆的气氛。殿内有泥塑老子像一尊,殿前有阁楼式铁香炉一座。正殿两侧有配殿、方丈、斋室多间,有的已辟为历史文物展览室,道教文物颇多。步出祠院后门,原有“斗母殿”已毁,但有“藏经阁”,珍藏历代《道德经》版本和研究老子著作的典籍。祠院居高临下,从院外极目远眺,但见依山环水,草木葱笼,田野农舍尽收眼底。宋代诗人苏拭来此不胜感叹,留下《授经台》一首:

剑舞有人通草圣, 海山无事化琴工。此台一览秦川小, 不待传经意已空。

在老子祠方圆五六公里内,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值得游览,如炼丹炉、仰

天池、栖真亭、化女泉、老子墓、楼观古塔、宗圣宫遗址。每一处地方,都有动人的传说故事。经台以西 1 公里处的化女泉,传说老子一天扶杖到这里, 插杖于地,用七香草点化美女,以此考验弟子徐甲学道之心。插杖的地方涌出一股清泉,故名“化女泉”。如今池水清例,供人饮用。楼观台西侧的延生观,也有一则动人的传说。相传李世民来这里祭祖,其三公主被这里一绿林好汉用法术摄回山寨,后来二人如意成亲,并生一儿子。李世民等了 3 年不见,后有一道人上奏禀告:三公主原是瑶池绿衣仙子下凡,已同蟠寿童子下凡的山寨大王成婚。于是太宗令大将敬德率万人讨伐绿林好汉,欲救回公主。大王不幸身亡,敬德很快见了公主。因公主小儿子是大王后代,被敬德从悬崖上扔下摔死。公主见丈夫和儿子已死,悲痛万分,欲寻短见,后经劝阻没死,但决心不回京都,在此出家学道,法名延生。唐太宗无计可施,命人修了座老君庙,后来人们把此庙叫“延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