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名将张良庙

张良庙又叫留侯祠,位于留坝县西北 17 公里处的庙台子。庙台子是山中的一片小谷地,北倚紫关岭,西北靠紫柏山。庙的前后各有两条小河,并在庙东南 500 米处汇成紫柏河。

张良,字子房,汉初大臣。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生于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祖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等大臣。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果。传说他逃亡至下邱(今江苏睢宁北)时,遇黄石公老人,并得《太公兵法》。秦未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任韩司徒。项羽杀韩王后,他复归刘邦,为其出谋划策。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楚将英布、韩信和秦将彭越,最后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后,他被分封到江苏留城,是为留侯。张良与萧何、韩信为“汉初三杰”,刘邦曾称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

刘邦即位不久,先后杀掉韩信等有功之臣,张良急流勇退,来到紫经山隐身修行,后人称此地为“辟谷”。

据说,最早的张良庙是由张良的 10 世玄孙汉中王张鲁所建,历经 1700 年,原址已无从考察。庙台子张良庙是明、清建筑,6 大院,有房舍 150 余间,占地 14200 平方米,为陕西大型祠庙之一。

来到山前,青砖砌成的山门,可见上方横刻“汉张留侯祠”5 个朱红大

字,大门左右刻着一幅对联:

博浪一声震天地, 圮桥三进升云霞。

上联指他在博浪沙派人刺杀秦始皇一事,下联指他在圮桥求教黄石公一

事。届门右侧竖一石碑,上旋“紫柏山汉张良留侯辟谷处”。

入山门,便踏上一木桥,名曰“进履桥”,取张良在圮桥为黄石公捡鞋穿鞋一事。桥上有栏杆和靠椅,桥下流水漏漏。越过木桥,便是高大的保安观,入门后,左右有钟、鼓楼,院中央屹立着“灵霄殿”,但见八角飞檐, 琉璃瓦饰顶,彩绘拱斗屋檐,颇为壮观。殿侧分列“三清殿”、“三官殿”、“三法殿”等配殿。

从殿侧北面经过庭,便进入大殿所在院落。大殿雄伟庄严,上悬“明哲风高”、“帝王之师”,殿门有对联:“毕生彪炳功勋启自授书始;历代崇丰烟祀端由辟谷开。”殿内原有张良塑像,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现有歌功颂德条幅多幅。大殿前有拜殿,左右厢房对称而立。院内清幽、古雅。殿堂门媚遍布称颂的匾额,如“急流勇退”、“机谏得宜”、“智勇深沉”。殿堂立柱饰有众多对联,如:“秦世无双国士;汉廷第一名臣”,“富贵不淫, 有儒者气;淡泊明志,作平地神”。

院内还有冯玉洋将军所立的石碑:“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干载空余凭吊处;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 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消遥游。”

从大殿右侧过西面的“方丈院”,便是“南花园”。园内有水池,池中立有六角“辟谷亭”,靠北为“五云楼”。大殿左侧向东为“北花园”。园中古树林立、鲜花放香,园内西北有一六角亭,名曰“拜石亭”,取张良拜黄石山为师之意。亭内嵌有明隆庆五年(公元 1571 年)作的《怀山歌》石碑一方。这是明代礼部尚书丈渊阁大学士赵员吉所立。当年他因不满朝廷争权夺利,辞官返蜀,途经此地,感怀作诗。后来文人志士来此,多有和诗留于后世。花园四周为游廊,廊壁布满彩画和碑石。

从北花园西南出去,地势升高,游客登上层层石阶,可见阶旁的摩崖石刻,石刻上留有明代赵文渊、清代林则徐,以及后来冯玉祥、杨虎城将军的诗文。登上山顶,就是紫柏山的中峰。山顶上的亭子叫“授书楼”,取黄石山向张良授书之意。这座重檐飞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阳玉砌筑而成,高离地面 100 米,显得高雅别致。登楼远眺,峰峦起伏,林海苍茫。

张良庙依山傍水,四季风景如画,张良庙建筑众多,古朴典雅,其中匾额对联、文字逸词多有佳句。庙中碑石、摩崖近百块,各种书法,流派纷呈。正是由于这些优越的条件,四季游人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