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礼俗

延安人十分重视礼节。家长经常教育孩子尊老爱幼,遇见长者要叫“干爸、干妈、干爷。认干爸是一种普遍的风俗。延安周围的人家,在孩子满月时,就为孩子认干爸,找一个人品端正的人,备酒席宴请确认。延安以南的人家,在孩子出生的时候,由家中长者出门,站在路边等候,遇见的第一个人就认为干爸。如果等不着人,就得冲石头、大树磕个头,权当孩子的干爸。有的地方给孩子认干大(爹),还要举行仪式。到时亲戚朋友带着精心制作的衣服鞋袜和各种形状的花馍,村里的乡亲凑份子头来红绸披风。主家杀猪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和村中的乡亲。在宴席动箸之前,点亮香蜡,主家当众宣布认何人为干亲的决定。孩子妈妈抱着孩子跪辉、三叩,代孩子向于大行礼。席间突然出现混乱情况,人们把从锅底上摸来的黑灰和预先准备好的红水一齐抹到孩子父亲的脸上,又抹到干大的脸上,然后,妇人们把孩子的母亲也抹得满脸黑红。

在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也注意礼节。丈夫出远门,妻子不相送。但是,妻子要回娘家,出门时丈夫要牵上毛驴,让妻子骑上,自己步行,一直送到目的地才返回。

延安人视头为不可侵犯的领地,不能摸别人的头,尤其是女人,更不能摸男人的头。但是孙子辈的人可以摸爷爷的头,爷爷也可以摸孙子的脑袋。延安农村普遍流行“行门户”习俗。所谓“行门户”,就是行走于门户

之间,某家有红白喜事,众人通过行门户,进行帮忙。这是一种群众自发性的赞助活动。行门户时要摆宴席,每个桌前要有一个陪客,这叫站席口。在宴席上,站席口的,是主人的代理人。他负责招待客人,解决宴席上种种问题,调动起大家的热情,给客人斟酒、劝酒,启发客人猜拳、行令、唱酒曲。宴席是否热闹,客人是否满意,全靠站席口的人的高招。站席口的人实际上起到了主持人和招待员的作用。

在摆宴席时,还有陪席的习俗。大家在一块吃饭,要互相照顾到周围的客人,不能只顾自己吃,也不能过早地吃饱肚子。如果真的吃饱了,也不能放下筷子,要等到最后一个人吃完,然后人家同时放下筷子,说一声“起!” 再离席。这叫做陪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