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育女的习俗

榆林地区群众把妇女生孩子叫坐月子。娘家母亲带米带面侍候女儿坐月子,俗称熬米汤。小孩呱呱坠地,忙给月婆子熬米汤,让其乘热喝一碗。生下男孩,绥德、子洲、清涧等地,门前悬挂一把高粱秸秸做的弓箭;生下女孩,门上挂几绺、五色布条。神木一带,门前贴套红剪纸图案,生男孩贴宝葫芦,生女孩贴一朵花。米脂一带门口贴小方块红纸,菱形是男孩,正方形是女孩。这既是一种祝愿,也是一张形象的广告,告诉村人,媳妇生了孩子, 闲人免进。

婴儿出生 3 天后,榆林城有洗三之习俗,即向亲朋好友送拼三鲜一盆, 表示报喜和酬谢。产后七八天,亲戚朋友前来探望,并送来糖、蛋、面等礼物,叫“送汤”。产妇一月以内,蒙头盖面,坐在坑头,叫坐月子。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给婴儿做满月,主人设筵宴客,长者给婴儿颈上佩戴五色丝线, 并拴上少许钱币,叫戴锁。有的地方在满月时给婴儿起乳名。婴儿长到 100 天,俗称过百晬,全家吃喜糕。婴儿满周岁,家人和亲戚同吃喜糕,叫过“周晬”。其时把文房四宝、小农具和其它物品置于小孩前”让小孩抓取,预测小孩的前程,叫“抓晬”,或“抓周”。有的地方还用石锁、石狮拴住小孩, 一怕小孩跌下炕二用来锁邪。认一年长者作干爹或干妈,长者给孩子脖子上戴一把五色丝线,这叫保锁。保锁时还唱保锁歌。在绥德,小孩在百晬时, 都要用炕头石狮“拴”起来。较大较重的石狮放在炕上,用带子一头拴住石狮,一头系在小孩的腰间,小而轻的石狮则用带子拴在小孩的肩膀上,直到小孩学会走路为止。被保的小孩,每过一次生日,父母都要从庙里求来丈二长的红头绳,缠在石狮上,到孩子魂全时(12 岁)将其解下,编成一根腰带系在小孩采腰里,这叫开锁。

群众为祈求小孩平安,健康成长,当地有过关习俗。过关地点在庙上, 关架是一张长条桌子,桌上置米升,米升里插着黄色纸幡。桌下放一把锄刀, 还有一个用柳条编成的圆圈,上糊白麻纸,写着“打破金锁关”5 个字。桌子四周粘着 10 张纸条,分别写着 10 个关口的名字:铁蛇关、金锁关、四季关、阎王关、白虎关、鬼门关、夜啼关、四柱关、直难关、水火关。

过关主持人摇动铜铃,过关开始,母亲把小孩抱到关架前,小孩腰系一根草绳,草绳上捆一把干草。主持人用红筷子戳开“打破金锁关”麻纸,那是通天柱打开金锁关;接着又把一根小擀面杖掷过柳圈,那是震地雷打开金锁关;再把一只捆着的公鸡抛过柳圈,那是高头凤凰打开金锁关;又把一盛水和放置油灯的罐子穿过柳圈,那是救命灯、救命水打开金锁关;接着又把盛有尺子、刀子、五谷、白面的盘子送过柳圈,那是大刀、量天尺、米山、面山打开金锁关。待这些物件都送过柳圈后,接着让小孩钻过柳圈,此时有人用铡刀铡掉小孩身上系的草绳的一节干草,主持人唱道:“锄掉干草,保住孩童!”就这样过了前 3 道关,接着在另外 3 个方向上同样进行 3 次,才

算过完关。一般孩子只过一次关,长到 12 岁,还得回一次关,从相反方向爬过铡床,同样要铡掉一节草绳。孩子过关后,神灵保佑,大吉大利。游人如赶上有庙会,看看过关这种仪式,也是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