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鼓楼

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

钟楼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 1384 年),原址在今广济街口,明

神宗万历十年(公元 1582 年)移于现址。昔日楼上悬铁钟报时,故名钟楼。

钟楼呈正方形,占地 1377.4 平方米。基座由青砖砌成,高 8.6 米、宽

35.5 米,四面正中各有高、宽 6 米的卷门相通。方形楼体建筑在基座上,边长 23 米,高 26 米。外三层檐,内二层楼。木门、木窗布有浮雕,梁柱檩条, 包漆画彩。上下二层,木梯相连。木体架构,没有钉铆。厅内摆有明代楠木家俱和青瓷器,四壁挂有名人绘画。檐层均铺碧色琉璃瓦,楼顶竭为木质球形,外披金箔,金光闪闪。

鼓楼位于西大街路北,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公元 1380 年), 因上悬巨鼓报时而得名。

鼓楼呈长方形,加上基座高 33 米,面积 1204.3 平方米。基座用青砖砌

成,高 7.7 米、宽 52.6 米,南北正中辟有卷洞门贯通。楼身建在基座中心, 结构为重檐歇山顶,上下二层楼,一层楼身腰檐和平座,二层楼外有回廊, 檐上铺绿瓦。

钟楼和鼓楼经过地震未曾毁坏,但解放前国民党驻扎军队,长年失修。解放后政府拨款多次整修,旧貌换新颜,成为西安市的象征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