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习俗

华县平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瓦房,有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之分。砖木结构:以石奠基,以砖砌墙,梁柱、椽条和门窗多用上等木料(杉、松木)制作,屋顶的天花板,有用木条做的,有用芦苇贴纸做的。屋内地面用混合泥沙夯实。土木结构:用土加麦草夯墙或土坯垒成墙,梁、柱、椽条及门窗多为一般杂木。决定房屋建筑结构和用料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条件。

像关中其他地方一样,房屋样式普遍是一面坡,上铺青瓦,房舍后墙即院墙,这样做的优点是用料省,起建容易。

条件好的农户,建有院落围墙。厅房正屋讲究坐北朝南,其次是坐西向东,以便采光取暖,民间有关的谚语反映了房屋的择向,如:“子孙有福, 留得朝南屋”;“东北房,冬暖夏天凉;西南房,冻死鬼阎王”;“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院内的房屋多取奇数三五间,因为奇数象征阴阳中的阳。

讲究和富裕的人家,大门砌门楼,入大门或院中央有“福照壁”,用砖或土坏砌成,借以防止“脉气”外流。屋顶有砖塑脊兽,借以镇妖避邪。院内忌栽桑,因为桑和丧同音。

在盖房以前,选择房基是主人首先考虑的重点。过去讲究看风水,现在讲究靠科学。房基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房基的高低和土质最为重要,以防水浸和塌陷。

房基和方向定位后,择吉日动工、竖柱、上梁。上梁时要贴红贴,上写“大吉大利”、“福星高照”之类,立柱上贴对联,如:“竖柱欣逢黄道日, 上梁正遇紫微照”。解放后,红贴和对联的内容有更新,如横幅是“五星高照”,对联是“竖柱不忘共产党,上梁感谢毛主席”,“基石奠定千秋业, 柱石撑起万年梁”。随后,木工手擎五尺杆,杆上挂着鞭炮,点燃后绕柱穿行,观众手持劈木拍打房柱,俗称“出煞”。接着,木工和泥瓦工分骑大梁两端,一面口喊顺口溜,一面“抛梁桃”,就是向下面抛撒小馍和糖果。围观的人有用手接的,有用畚斗和围裙接的,场面热烈有趣,上梁仪式之后, 主人给木匠和泥瓦匠分“红包”,以资鼓励。除了请来的工匠,要按日按工

付酬外,前来帮忙的亲友邻居不计报酬,主人以酒饭款待。

新屋落成后,还有“烘新房”的习俗,届时主人在新屋点一堆或放一个火盆,邀亲友在屋内欢聚,或谈天谈地,或打牌消遣。迷信的说法是火可以驱邪。不过,用火驱潮湿倒是真的。烘新房一般为 3 天。

烘新房之后,主人择吉日入宅。人宅多选在早晨,在鞭炮声中,主人一家分别抬着傢俱和拿着家什,其中梯子象征步步高,火钳象征吉祥如意。亲朋好友纷纷前来贺喜,有送对联的,有送米糕和粽子的。新屋房门有横披, 如“高朋满座”,“茅舍生辉”之类,对联如:“欣逢盛世千般盛,喜进新居万象新”。主人一家分工,关照所有的来宾,用烟茶酒饭款待。晚上,过去是请自乐班清唱或演皮影戏。现在,有放音乐、放录像助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