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二,是我国农村流行很广的节令,陕西各地好不例外。这一天, 许多地方有在宅院撒草木灰的习俗,如陕北的延安、关中的歧山、陕南的西乡县。关于这个风俗的来历,西乡一带有个传说。相传有个小伙子冬天上山打柴,遇到一只冻僵的啄木鸟,他把啄木鸟暖热救活,然后放生。后来啄木鸟化作一个老翁对他说:“二月二,龙抬头,毒虫出,难丰收。只要你在宅院地边撒上灰,就会人不得病,五谷丰收。”说完又警告他:“天知道,我知道,你可千万别告他人。”小伙子心想,庄稼汉是一家,便告诉村里人也照样撒上灰,果然那年人寿年丰。这是一个好心得好报的故事。

二月二前后正是惊蛰,天气一天天暖和,冬眠的虫类开始苏醒,那些毒虫出来对人体、对庄稼都不利。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二月引龙, 熏百虫。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 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民谚有“二月二,扫炕头, 臭虫跳蚤往外流。”显然这是讲卫生的好习俗。

那么,二月二跟龙抬头有什么联系呢?惊蛰前后,蛇经冬眠后开始苏醒, 人们把蛇叫小龙,这样讲龙抬头也说得过去。不过,民间流传的“二月二, 龙抬头”是和司掌雨水的龙联系在一起的。“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山汾经·大荒东经》)二月初,正是春播春种的节令,在靠天吃饭的年代,自然要祈龙播雨了。临潼一带有个传说,解释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很久以前,有一年春天,关中一带滴雨不下,五谷下长,连人喝水都成了问题。有个叫水生的小伙子,眼看大家心急火燎,就外出找水源。路上, 他向一白头老翁请教:“大伯,请问那里能找到水呢?”老伯说:“玉皇大

帝令东海龙王派孙子来播雨,可小龙贪玩,早把正事忘了。”水生又问:“那怎么办呢?”老伯告诉他:“木柯岭上有龙木树,只要你找到它,到龙河里一搅,小龙就会出来。”乡亲们听说水生要去找水龙,有人送干粮,有人送衣服,土地爷深受感动,送了他两个仙桃。水生二话没说,直奔木柯岭,他冒着生命危险,从崖缝中找到龙木,砍下来别在腰里,直奔龙河。到了河边, 他用龙木在河里使劲乱搅,小龙被弄得头昏眼花,便把头伸出水面张望。一看是个平民,便恶狠狠地扑向水生。双方搏斗了一阵,水生感到力不从心, 便咬了一只仙桃,挥动降龙木狠揍水龙。水龙疼得嗷嗷直叫,只好求饶:“我马上去播雨,以赎罪过。”于是水生骑着水龙,飞到关中行云播雨。这一天正好是二月二。从此民间有了“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日。这是一个降龙伏虎的故事,由此产生了吃龙须面,吃春饼(象征龙鳞)的食俗。

“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得病地丰收。”这是流传在关中旬邑一带的民谣。相传武则天自尊为皇帝,国号大周,惹得天怒人怨。于是,玉皇大帝降旨龙王:3 年不许向人间降雨。这一下,地冒烟,谷不长,黎民百姓没吃没喝,眼泪都哭干了。司掌银河的玉龙于心不忍,便偷偷地降了一场透雨,于是万民欢腾。这事被王皇大帝得知,便下旨让太白金星把玉龙压到地上的石山下,并在山上立了块石碑,上面写着:

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若想重登灵霄殿,金豆开花方可归。

百姓不忍玉龙为大家受罪,便四处去找金豆。第二年二月初一,有个老

妇背了一袋子玉米赶集,不小心,玉米撒了一地,大伙一看,心里豁亮:这不是金豆吗?”铁锅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一传十,十传百。二月二,家家户户开始炒玉米花,并把玉米花撒到地上,还送到玉龙面前。玉龙一看,大声喊叫:“金豆开花,放我回家!”金星太白听见了,往下一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挥动拂尘,山移开了,玉龙飞上了天。人们为了纪念龙抬头的日子,每年这天家家炒豆子,这个故事在河南社旗县也很流行。过去,旬邑农民还在室内外烧香磕头,祭祀玉龙。每年这一天,妇女不能动针线,害怕伤了龙眼,不许到井里打水,怕伤了龙头。现在这些迷信没有了,但二月二炒豆子,吃春饼的习惯,在不少农村仍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