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丧歌

陕南一带老人去世后,一般要通过洗尸、停尸、入棺、闭棺和出殡几道程序。过去一般为 3 天,现在多为一天一夜。从守灵一开始,哭丧歌就是丧礼仪式中少不了的演唱形式。

在守灵期间,丧家为了悼念亡灵,慰藉人心,便会请歌手来唱孝歌,也有歌手不请自来的。歌手大多是业余性质的,他们会唱多种孝歌,有的还能即兴创作,针对死者的年龄、性别和家庭情况来唱。有一人唱的,有对唱的, 也有一人领唱,众人续唱或合唱的。哭丧歌伴奏的乐器是鼓和锣,或边敲边唱,或唱一段再敲打一定的套数,如《三点水》、《麻雀闹阵》。

停尸的当天,室内灵堂已安排就绪,室外庭院点燃香、烛和火纸,燃放鞭炮。歌手的开场锣鼓是叙述灵堂摆设和孝男孝女的“孝道”,守灵的子女不禁失声哭泣。

在守灵期间,孝男孝女要出门接待前来吊孝的亲友乡邻,陪祭的人一进灵堂,歌手便引唱孝歌。亲家有亲家的孝歌,朋友有朋友的孝歌,如有一段亲家的孝歌是:

“亲家犹如一只蚕, 一生勤奋又节俭, 为儿为女吃尽了苦, 才积得这份薄家产, 只说你长寿享清福, 谁知你早早离人间

⋯⋯

你有一双好儿女, 也能含笑在九泉。”

天晚了,灵堂内外灯火通明。丧家招待歌手和俞来悼念的亲友。饭后不

久,歌手继续唱哭丧歌,如《十二月想爹娘》、《送亡灵归西》。亲友也有唱劝人孝敬老人的孝歌,如《二十四孝》、《十二大贤》等。到了半夜,由领头人按顺时针方向绕灵柩一周,孝子捧香在后,名曰“转香”。在歌手间歇的时候,丧家以茶点招待歌手,并用糖水润喉。到了天亮,歌手谩慢走出灵堂,来到室外,改唱“还阳”歌。送灵时,歌手又唱送灵歌,孝子随后焚香叩头。“尸不见天,棺不二掩”,封棺前,孝家和近亲要看一眼死者面容, 即“辞容”,然后封棺。

第二天早上出殡。棺木用木杠抬,木杠前后刻有龙头龙尾,歌手一唱“启龙歌”,孝儿孝女牵着灵柩上系的白纤在前,众亲友在后送行。在送葬的路上,歌手鸣锣敲鼓开道,遇山唱山,遇树唱树,遇水唱水,并以祈祷歌给抬杠的人加油。

在锣鼓鞭炮声中,孝歌一直唱到坟地,下葬时先撒“五谷”,孝子接五福,植土,谢恩。

哭丧歌是陕南长期流行的一种仪式歌,曲调哀婉多变,内容有乐施劝善的,也有封建迷信的。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提倡火葬,哭丧歌也有了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