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寻踪

西安西北 150 公里的麟游县,是唐代九成宫的所在地。据史料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十二年至十五年(公元 593~595 年)在此建立“仁寿宫”。隋文帝在这里消暑度夏,并与皇后狄后氏先后死于这所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

(公元 631 年)在原址扩建,更名九成宫,取意九重山。

麟游多山,山势平缓,草木葱笼。九成宫以天台山为中心,北依碧城山, 南偎青莲山,东接石臼山,西邻凤台,四面环山,水流其间。自然秀丽的景色和宫殿建筑,形成九成宫豪华的气魄。据史料记载,九成宫宫墙长达 2.5 公里,四面各有一门,宫内除原有的万寿殿和大宝殿,新建的宫殿有排云殿、

大金殿、咸亨殿、丹霄殿、永安宫等九座,其间有楼台亭阁,曲廊水榭。这所唐代长安之外最大的皇家离宫,内外有御林军把守,黎民被远远隔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五次来此消暑;唐高宗李治把它改名万年宫,先后八次同武则天来此享受。每次皇亲国舅出行,车马成队,州官进贡,苦了地方黎民百姓。

在九成宫歌舞升平的年代,诗人画家不乏来这里吟诗作画,寻踪采风。诗人王维写道:“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笑语,岩前树色隐房拢。仙家未必能胜此,何处吹萧向碧空。”唐代画家李思训作的

《九成宫纨扇图》(现存故宫博物院)描绘了九成宫外一景,是珍贵的艺术品和难得的史料。

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 年)发生安史之乱,随着唐王朝的覆灭,九成宫开始破败,历经战乱,九成宫建筑物早已毁灭,留下一片残垣断壁。

今人来到平缓的天台山,当年的九龙殿已经烟消云散,遗址下面,唯有砌石、残砖破瓦。天台山东侧有一块平地,当地人称“梳妆台”,传说当年嫔妃住在这儿的寝宫里。天台山附近,还有风台,相传隋文帝时凤凰着落这里。九成宫南的玉女潭,据说是武则天沐浴的地方。凤台山与屏山之间的空旷地俗称西海口,据说当年是天然湖泊,皇帝在此泛舟。其西南有一土台, 相传是唐王的“点将台”。附近最为珍贵的遗物,要算碧城山下、天台寺西北的唐代石碑。第一块石碑名为《九成宫醴泉铭碑》,是公元 632 年魏征奉唐太宗之命撰写,除了赞颂太宗文冶武功,如实描写了九成宫的华丽:“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驾楹,分岩竦阙,高阁周造,长廊四起,栋宇胶葛, 台榭参差⋯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辉,照灼云霞,蔽亏日月⋯⋯”。铭文为唐代书法家欧阳洵书写,字体刚劲秀逸。另一块名为《万年宫铭并序》,碑侧有当时三品官以上及学士自书的名位。正文同样形容九成宫的辉煌:“剪石裁宫,构飞檐于回汉;腾虚驾宇,耸紫尉于遥空;百刃朱楼,月盈亏于青锁;千寻翠阁,云舒展于丹墀。”此碑由唐高宗李治撰文书写,书体秀润隽美。1980 年遗址发掘出一口唐代水井,口边呈八角形,井台雕凿十分精致,现已修整保存。此外,县城东北古台子的慈禅(善)寺也是游客常去的地方,寺院在西山崖上,唐代石窟佛像神态各异,香客长年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