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名胜红石峡

榆林城北依红山(红石头),东据驼峰(黄土丘),西临黑山(黑土岭), 形成“三山拱翠”的地势。

步出榆林城北 3 公里处,就到了长城口上的红山脚下。到了红山,一片山水胜景便扑面显现到眼前:那东西对峙的储色崖壁上布满了垦罗淇布的历代名人题刻和大约有 20 多个大大小小的石窟。这就是陕北名胜——红石峡, 又名雄石峡。“红山夕照”是榆林八大景观之一。峡内林木青翠,百花鲜艳, 流水清冽,景色优美。

那么,“红石峡”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呢?据说明成化八年(公元 1472 年),余子俊为副都御史巡抚延绥,驻榆林,凿石为渠,引水由西而下,与无定河合流,定名为“榆溪河”。渠成,夕阳西照,红石映日,分外耀目,

于是定名为“红石峡”。

红石峡东西对峙,全长 100 多公里的榆溪河(无定河的主要支流)缓缓地流入边墙(明长城),穿峡而过,直奔榆林城西与无定河会流。

红石峡又分南北两段。北峡上部是榆溪河聚结而成的天然湖泊,清流从湖西溢出,形成一道飞流直下的瀑布,穿越西壁石窟而南下,波翻浪滚,雾起云涌,蔚为壮观。南峡东西两岸对峙,东崖高 11.5 米、长 107 米;西崖高

13 米、长 333 米。东崖为雄山寺,寺内殿字都是在崖上凿的石侗,约 10 个。其中有“天门”、“地门”各一,均为隧道。“天门”从寺至峡顶,中间有一阁,名“翠然阁”。“地门”从寺内到峡底榆溪河岸,人们通过时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匍匐而行。

两崖有如刀削斧斫,峭拨矗立。由于风光绮丽,景色宜人,红石峡名冠边塞,自古以来就印上了无数游人的足迹。旧时官吏儒士,文人墨客,无不慕名而至,纷至沓来。或泛舟赏月,或宴饮酬唱,或流连忘返,或镌刻题勒, 因此东西石壁上留下石匾题刻极多,如“雄镇三秦”、“中外一统”、“华夷天堑”、“中华天柱”、“天成雄秀”、“天开图画”、“大漠金汤”、“瀚海蓬莱”、“蒙汉一家”等。大者每字达 6 米,笔力雄健、劲挺;小者书体多样多姿,大多是明清两朝题刻,实为陕北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