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西安城南 4 公里处,因当时建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 648 年),太子李治(高宗)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修建慈恩寺。为死人“造寺塔,修功德”的风气在唐朝很盛行。公元 652 年(永徽三年),玄奘为保藏佛经上表高宗,这才修建了大雁塔。

塔初为 5 层,高 60 米,砖表土心,仿照西域佛塔形式。武则天长安年间(公

元 701~704 年)又重新修建。现在塔高 64 米,共 7 层,塔底每边 25 米,平面正方形,塔身磨砖对缝,每层四面有卷砌拱门,各层壁面作柱坊,栏额等

仿木结构,上下木梯相连,可登高远眺。一层四面砖卷门洞的青石门循、门框、门槛上布满唐刻佛像、佛寺、花草,线刻流利工整,是珍贵的古艺术作品。全塔造型简洁,古朴庄重,气势雄伟,是我国楼阁式砖塔的典型。

关于雁塔的得名,有几种说法都与佛教传说有关,唐代以雁为佳鸟,故慈恩寺塔以雁命名。

唐代慈恩寺规模十分宏大,计有房间 1897 间,僧人达 350 人,既是礼佛之场所,也是长安权贵游乐的胜地。唐代吟咏大雁塔的诗很多,如岑参诗中描写道: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登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鸟高,俯听闻惊风。

现在的大慈恩寺,是明代利用唐代慈恩寺西院旧址而重修的,保留了碑

石等文物。解放前后,大雁塔有清明庙会,人们赶集唱戏,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