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困境与问题,调整中的探索
持续的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拉美经济发展上的许多弱点。如在过度保护条件下成长的工业企业缺乏自立和竞争意识,长期地实行保护政策使拉美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封闭状态。并且由于许多国家在推行进口替代战略时片面强调发展工业而忽视了农业基础,造成工农业发展的比例失调,粮食进口增加。这些弱点及其引发的问题在 70 年代后半期逐步
暴露,在 80 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进一步深化。由此使拉美国家从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跌落下来,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这突出地表现为严重的债务危机的困扰。拉美国家为追求进口替代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在低利率的诱惑下大量借贷。同时由于资金的使用不当投资效益低下。这样,在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上升,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紧缩政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剧增。自 1982 年爆发债务危机以来,拉美国家成了重债务国。1988 年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三大债务国的负债额达 2751 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负债总额的 27%。①资金外流加剧了 80 年代以来的经济停滞和衰退。与此同时是恶
① 李琮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史略》,第 254 页。
性通货膨胀的普遍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89 年上半年拉美的通货膨胀率达到 208.5%,居于发展中国家各地区之首。这使拉美陷入了空前的经济负增长状态。
为了摆脱危机和困境,拉美国家进行了重大的经济调整与改革。按照调整措施的性质,调整与改革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 80 年代前期采取紧缩政策来缓和债务危机和抑制通货膨胀。如压缩进口,压缩国内生产投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用行政手段抑制物价上涨等。但这种消极的调整办法引起了经济增长下降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拉美国家开始探索把反危机与发展和长期的结构性调整结合起来的做法。经济发展的失误和改革的实践,使拉美国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集中精力着手解决由于失误所造成的各种结构性障碍。广泛的结构性调整与改革内容包括:首先,调整对外经济关系,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如墨西哥等国对外贸体制、外资政策的调整。其次, 减少国家行政干预,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如阿根廷通过决议,取消国营企业在公共服务部门的垄断,将一批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再次,各国为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普遍对产业结构实行调整,加强薄弱环节的发展,① 建设高科技产业。如巴西从 80 年代中期起实行农业发展规划,着重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近年来为增强现代经济的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仅 80 年代上半期计算机设备的生产就增长 2 倍多。
拉美各国对发展战略的反思和结构性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拉美经济已趋稳定和逐步恢复,外债问题趋于缓解,通货膨胀指数开始下降。甚至在某些领域如粗钢生产、汽车生产和销售等出现了增长迹象,1993 年拉美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