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发展的成就及其改革现状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地区间巨大的发展差异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实,使印度有必要实行经济的计划调控。同时,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不发达状态的愿望,也使他们借助于计划调控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实践表明, 经过独立以来 40 多年的努力,印度国家计划干预下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计划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印度集中力量改进和建设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为工农业再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计划指导下,印度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稳定,经济总量有显著增长。如从“一五”计划开始到“五五”计划结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 3.9%,国民收入增加 3 倍。到 1987 年,按当时价格和汇率计算,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 2400 亿美元。

①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印度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和整个国民经济结

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改变了独立初期以轻工业为主的畸形结构,而且产业结构也逐步向高级化方向发展。1987 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间的比例, 由 1957 年的 58∶16∶26 转变为 30∶30∶40。基础雄厚、结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使印度的经济结构性质发生了变化,90 年代被国际组织列入十大工业国行列。在计划目标指导下,印度加强了基础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同时发展科学技术,建立起新部门和新技术产业。80 年代末印度机械工业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 1/3,其产品出口值为总出口值的 1/10 还多。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印度已成为软件出口大国,1986 年出口额为 4200 万美元,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和中东。基础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扭转了印度对外依赖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其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在计划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也明显暴露,加上 80 年代改革过程中的某些失误,90 年代初印度经济形势严重恶化。1990/91 年度财政赤字 1148.6 亿卢比,由外贸逆差引起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为 772.7 亿卢比。到 1991 年 5 月外汇储备几近枯竭。

②经济困境与周边国家改革取得的成效,使新上台的拉奥政府决意对传统的

① 印度政府:《1989—1990 年度经济概览》。转引自孙培钧主编《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第 56 页。

① 参见世界银行《1989 年世界发展报告》。

② 司马军、李毅著:《印度的市场经济》,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8 月。

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根本改造。由于应付眼前危机和实施全面改革计划均需大量资金,作为借款条件印度政府不得不接受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关于改革的若干具体要求,①规模空前地深入改革开始起步。改革的基本措施是实施新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则是强化市场机制,并使印度走向全面开放,尽早溶入世界经济体系。拉奥政府上台伊始,在财政金融、对外关系和工业农业等广泛的领域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包括财政金融紧缩、外贸调整、外资引进、调整公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关系、农业改革等方面。以强化市场机制为主题的深入改革,也同样集中地反映在 1992 年 4 月开始执行的第八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1)突出指示性计划对经济的间接干预,减少经济调控中的指令性计划和直接干预成分。计划的指令性部分已从以往的整个公营部门缩小到仅仅限于公营部门中的若干重要领域。(2)在坚持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必要干预的前提下,注重切实发挥私人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计划提高了私营部门在公私营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例,对私营企业开放重要的生产领域。(3)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具体地制定了吸引外资的各种优惠措施及吸引外资的领域,后者包括国家的基础工业部门。此外,计划注意到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动地方和国民参与计划的主动性,共同谋求发展。改革使印度顺利渡过了经济困境。近年来财政赤字下降,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外贸收支状况有所好转,外汇储备增加。国内市场吸引力增强,外资不断涌入,经济发展出现活力。尽管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作为一个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大国印度,今后的经济发展与改革正在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