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国际贸易在战后的新发展,有力地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经济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更为重要的是,它还通过这种联系,对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即国际贸易本身日益成为加深国际分工, 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①国际贸易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一国经济

② 拉斯·阿纳尔:《衰退:西方经济和变化中的世界秩序》,美国弗朗西斯出版 公司,1981 年,第 67 页。

① 见日本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白皮书》,1982 年日文版第 238—239 页。

② 前引王章耀等:《世界经济概论》,第 207 页。

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和其经济结构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是作为一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力量发生作用的,并且对经济发展起的是一种导向作用。例如战后初期进口的增长,特别是能源和原料的进口,对于处在困境中的日本和西欧等国家的经济恢复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同样,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的途径,突破原有的技术设备的限制,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性步骤。出口结构的变动亦是促进整个经济结构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许多发展中国家传统的落后的经济结构的变革,都是在其产品出口结构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转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为出口结构的这种转变直接促进了出口部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并带动非出口部门中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以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环节。战后, 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取得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成功。其原因就在于以出口的增长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并且使出口的增长成为促进其他部门发展的动力,以此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②国际贸易作为一种重要的传递媒介,本身具有把经济发展中的变动外向传递的功能。只不过在不同条件下这种传递功能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首先,外部需求和外部生产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是为战后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的。日本是典型的外需主导型的经济发展类型,由于国内资源缺乏和市场狭小,长期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靠外部需求推动的,例如 1980 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为 4.3%,其中外部需求推动的比率就占 3.4%,可见外部需求的增减对其经济兴衰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以发展,并且其产品获得了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机会,这是外部生产结构变化产生影响的例子。其次,外部经济要素和增长变动对经济发展的现实影响, 就发生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例如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发达国家普遍的经济增长通过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展,为作为其重要贸易对象国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使其经济获得了相应的发展。而在 70 年代滞

胀和 80 年代结构性危机情况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放慢通过贸易规模缩减的途径传递到发展中国家,使其进出口贸易被迫放慢,由此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反之,80 年代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严重困境和发展危机,也不能不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牵制作用。因此,国际贸易的发展, 加强了各国间经济联系的链条,进而在贸易对象国之间逐步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机制。任何一国经济内部的重大变化,必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递到他国,而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又都离不开他国的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对外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