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经济发展的独特历史环境

拉美主要国家地矿资源丰富,拥有工业发展所需的各种原料和多种动力资源。同时,气候温和,自然环境多样,适宜农、林、渔业等农业的综合发展。由于拉美天然具有的这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从而成为历史上殖民者最早剥削和掠夺的主要地区之一。从 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

殖民者入侵拉美,到 19 世纪上半期这一地区主要国家宣告独立为止的 300 多年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先是掠夺这里的贵金属和矿产资源,继而通过建立封建庄园,发展出口作物,掠夺拉美丰富的农业资源。这对拉美经济的早期发展造成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但大规模的殖民开发活动也在客观上对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殖民者对经济资源的开发,促进城市的兴起和带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其次,殖民地贸易和出口经济作物的发展,推动了拉美国家国内市场的形成及开始了拉美对外贸易的发展历史。

拉美国家是欧洲殖民体系中最早宣布独立的国家,早在 19 世纪前半期这一地区的主要国家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七国就先后宣布独立,比亚非国家更早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拉美民族经济的真正起步和发展还是在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中期。特别是两次大战中发展较快。受殖民主义的严重束缚,拉美独立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虽然殖民地时期拉美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那不是以其内部的发展为动力的。独立后,在其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没有改变的基础上,西方世界不断加紧对拉美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取代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势力,英、美资本不断向这一地区渗透。虽然拉美的民族工业 19 世纪末开始萌芽,但外国资本使拉美国家依然是其

单一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国和工业设备的进口国。甚至到本世纪 30 年代初还将这些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操纵手中。两次大战使拉美的民族经济发展有了转机。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拉美的控制和减少了对拉美的商品输出,使拉美的民族工业得以较快的发展。二次大战结束后的 1947 年,拉美国家的工业产值比 1938 年增长了 1/3 至 1/2。整个拉美地区的对外贸易出口额也从 1937 年的 26 亿美元增加到 1947 年的 63.9 亿美元。①同时, 由于拉美地区远离欧亚战场,得以免于战争的破坏,而在战后直接进入普遍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因此相比之下,拉美国家较之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战后处在一个较高的经济发展起点上。独立之后到二次大战结束的曲折经历,为当代拉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和现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