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艺术

宗教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从艺术史和宗教史看,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以至于难以将二者区分。从远古到近代,从东方到西方,众多的艺术珍品无不浸染着宗教精神,宗教生活成了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从原始宗教到现代宗教、从民族宗教到世界宗教,在其种种礼仪过程、崇拜场所、神话传说和宗教宣传中,无不需要各种艺术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例如,宗教教义需要宣传,作为宣传工具,艺术具有形象、生动、具体、注重感情等特征和功能,把宗教幻想的东西,以直观可感的形式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能一下子打动人的心灵。宗教感情需要宣泄,而宣泄感情正是艺术的功能,尤其表情艺术——音乐和舞蹈更是如此,至于教堂寺院需要建筑艺术,塑造神像需要绘画和雕塑艺术,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总之,宗教的许多活动离不开艺术,因而艺术的各种形式不但一直在宗教活动中被广泛利用, 甚至许多艺术形式本身就是在宗教活动中发展成熟的。

由于宗教需要艺术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或表达手段,因此宗教的发展在客观上必然促成艺术的发展,并且成为艺术发展的载体。中国佛教的发展对于建筑、石刻、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印度和东南亚佛教的发展对于该地区造型艺术的发展,基督教对于西方建筑艺术和造型艺术的发展,都起过积极的作用。同时,各种宗教的传播和扩张,也必然带来各地区各民族艺术的交流,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例如,唐初的玄奘法师西行求法, 历尽千辛万苦,途经西域不毛之地,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到达当时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刻苦学习佛教文化,周游印度东、西、南、北部数十国, 历时 17 年,行程 5 万里,带回了大量佛教经典,有大小乘经律论 520 夹,657 部,以及佛像、舍利(佛骨)等佛教文物。他还把《老子》译成梵文,传入印度。这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大唐西域记》12 卷,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专著,对于研究中古时期中西交通史、文化关系史以及西域、南亚各国的历史、地理、社会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再如,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了一批中国文化科技人才和大量书籍文物,对日本文化的发展,如建筑、雕塑、文学、书法、印刷术、医药等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宗教不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各种艺术形式的题材和思

想内容,还是作为一种普遍的甚至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通过影响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而影响艺术形式的变化甚至新艺术形式的产生,都在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不仅表现在中外艺术史上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宗教成为艺术表现的思想指导,而且表现在人类艺术宝库中相当一部分稀世之珍,如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帕特侬神庙、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中国的敦煌壁画,无不与宗教有关。甚至日常生活中,这种迹象也随处可见,如在西方,圣经的题材几乎遍及艺术的各个领域,诗歌、小说、音乐、绘画、雕塑、戏剧自不必说,甚至连美国的风向标也常常采用天使迦百利吹喇叭的式样;十字架不但被刻在剧院里、陵墓上,而且还以小巧玲珑的式样挂在妇女和运动员的胸前。在中国,“大肚弥勒佛”的塑像不仅供奉在寺院殿堂中,刻在山崖峭壁上,而且摆在工艺品商店的橱窗中;“观音菩萨”不仅被画在古瓷花瓶上,而且被塑成一个端庄、典雅的美人立于许多家庭的案头,成为东方古典风格的“维纳斯”。由于宗教与艺术有着如此的不解之缘,因而宗教成为艺术发展乃至文化发展的载体。

当然,宗教在历史上也曾对文化的发展起过消极阻碍作用。例如,极端反对偶像崇拜的伊斯兰教禁止在雕刻绘画中表现任何生物,只以几何图案作为清真寺的装饰,因而造成了伊斯兰世界造型艺术的极端落后。由于宗教艺术宣传的总是某一宗教的教义,因而往往在各种宗教的相互斗争中相互破坏。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之初,曾经使某些国家的古代异教艺术消失殆尽。十字军东征,曾使阿拉伯国家的艺术遭到野蛮的摧残。11 世纪时,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对印度的征服,几乎使印度北部的佛教文化艺术毁灭。前不久,我们还看到印度因宗教斗争而导致的相互破坏宗教建筑以及由此激起的新的宗教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