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2—2 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人均占有农业用地面积对比

单位:公顷/人

项 目

美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巴西

中国

世界人均

人均耕地面积

0.86

3.17

1.91

0.28

0.10

0.37

人均林地面积

1.33

7.60

14.00

4.33

0.12

1.03

人均草地面积

1.11

32.03

1.01

1.43

0.29

0.76

人均农、林、牧用地

3.24

42.80

16.93

6.04

0.51

2.16

资料来源:高冠民:《国土学概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第 39 页。

我国耕地资源不仅数量不多,而且分布不均衡。爱辉—兰州—腾冲一线东南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占全国总面积约 48%,但却集中了全国 93%的耕地,而且畜牧业比重也较大;在此线西北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52%,但耕地却只有 7%。这种耕地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必然导致一些地区耕地多人少,一些地区人多耕地少。如广东、福建两省人均只有 0.039 公顷耕地,浙江省人均耕地 0.047 公

顷,黑龙江省人均耕地却高达 0.3 公顷,几乎是上述三省的 6—8 倍。人均耕地资源少的省份不得不加大对土地的利用强度,包括增加复种指数、毁林开荒、陡坡开荒,超载过牧等等。土地的生产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无限度的增加土地利用强度,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和沙化,农田生态失衡, 难以保持稳定的生产力。这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我国可利用土地面积持续减少,质量下降的潜在危险。

  1.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丰富,但人均拥有量仅有 0. 24 万立方米,不足

世界人均拥有量的 1/4,仅相当于美国的 1/5,印尼的 1/7,加拿大的 1/50, 居世界第 88 位。日本水资源虽只有我国的 1/6,但人均拥有水量却比我国多50%(见表 2—1)。从单位耕地水资源拥有量来看也只有 2.85 万立方米/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数的 3/4。可见,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在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难局面,面临比世界其他地区更为严峻的挑战。

我国水资源不足和降水量低有关。据统计,全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 6 万多亿立方米,折合年平均降水量 650 毫米,低于全球平均年降水的 20%左右。全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也极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 降水量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与耕地分布不相适应,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集中了我国 81%的水资源,而耕地面积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 36%;黄、淮、海、辽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42%,而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 9%。如以全国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的水量为 1 立方米计,则长江和珠江流域分别为

1.60 立方米和 2.68 立方米,而辽河和海、滦河流域只有 0.13 立方米和 0.10 立方米。地区间人均拥有水量差异也很大。以多年平均水量计,全国人均拥有水量为 2600 立方米(为 10 亿人口时人均拥有水量),珠江流域人均拥有水量 4150 立方米,长江流域为 3890 立方米,淮河流域仅 424 立方米,海河流域只有 300 立方米(表 2—3),整个趋势也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少。这种人、水资源和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使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剧了。全国近 1 亿公顷耕地中只有 4930 万公顷可以灌溉,农业用水每年缺口达 300 亿立方米,受旱面积 1300—2000 万公顷,旱灾频繁。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迫使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区域性超采漏斗,诱发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耕地盐化,居民饮水困难等环境地质和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