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综合治理城市水污染

  1. “贫血症”与“败血症”并存

我国淡水资源短缺,地表水径流量约 2.6 万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约8000

亿立方米,冰川年平均融水量约 500 亿立方米。目前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总量

每年约 1.1 万亿立方米,而实际用水总量已接近可利用水资源的一半,数量

相当可观。我国多年人均年径流量 2700 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居世界第 88 位,相近于美国 1975 年的人均实际用水量(2 528 立方米)。无论从淡水资源总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来看,我国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目前全国不少城市都存在水源不足,有 300 多个城市供水紧张,日缺

水量达 1000 万立方米以上,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 50 个。如大连市人均占

①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 1994》,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15 页、321 页。

有量仅为 50.36 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 1.8%;昆明市人均占有量为 900立方米,只相当南方人均占有量的 1/5。

从水质看,工业废水及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排放虽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每年以 70%的速度增长,有机污染呈发展趋势; 大江大河的支流,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流河段有机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饮用水资源受污染的状况也十分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有 65%以上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由于饮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而导致的疾病有 50 多种。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300 亿元以上。这使本来就患有“贫血症”的淡水资源又患上了“败血症”,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与生存。

北京地处半干旱的华北平原,水资源严重匮缺。人均占有量大约 400 立方米,为世界平均值的 1/25,在 120 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和首府中名列百位之后。北京近年人口迅速增加,已发展到 700 多万,工厂企业达数千家。特别是在北京盲目发展重工业,使重工业的比重远远超过轻工业,跑到全国所有重要工业城市,如上海、天津、武汉的前面,接近主要重工业城市沈阳。其中特别是首都钢铁公司和燕山石油化工公司,严重污染了北京的大气和水源(包括地下水)。北京市废水总排放量每年 8 亿多吨,有一半以上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污染了北京市的水环境。北京地表水中主要污染物有有机物、氨氮、挥发酚和油类。目前,已有 44 个河段受到污染,许多河段的 COD 和 BOD 超标,氨氮全部超标,这些有害物质有的超标数倍、十数倍甚至数百倍,可见,地表水污染的严重程度。

地表水的不足迫使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局部地区开采量超过补充量,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北京有些地方水位以平均每年 1 米以上的速度下降,形

成漏斗,漏斗面积达 1000 多平方公里。漏斗上方地层中原来被水占据的空间

变成了空隙,造成地面沉降。东郊八里庄一带地面下沉累计已达 532 毫米,

平均下降速率为每年 31 毫米。上海、天津、西安、石家庄、太原、沈阳、广

州等地也都出现地面沉降,沉降速度每年达 10—14 厘米。

地面污水下渗,有毒有害物质对地下水的污染也日趋严重。酚、氰、砷、汞、铬、硝酸盐等物质都已有析出,水的硬度及有害物质超标率达百分之十几之多。

  1. 节约用水

我国城市一方面用水紧张,另一方面浪费水的现象又很严重,表现在工业用水定额高,无计划,管理不善,节水措施不力。今后工业用水一定要做到用水有计划、有定额,排水有计划,回水有指标,以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此外,还要鼓励企业清污分流,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量。

重复利用水资源必须实行分类供水,优水优用,一水多用。在城镇和工矿企业中,装备两套以上供水系统,根据需要,供应相应水质的水。例如, 对饮用水和接触人体的洗涤水,供优质水,专设供水系统;经过二级处理后的净化水可作冲洗厕所、绿地灌溉、洗汽车、洒洗道路、补充冷却水、回灌地下水之用。在处理时,应根据不同用途对水的要求,决定处理的水平和建立相应的不同规模及形式的中水道系统。

城市地下水供水管道的漏失,也是用水浪费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城市的供水管道少则几百公里,多则几千公里。一个城市每天需供水量为几十万吨,城市供水管道的漏水率一般都在 5%—10%,有的城市高达 15%。例如,大

连市每天供水 30 万吨,以漏水率 10%计,每天因漏水而损失的水就达 3 万吨之多。假如全国城市供水管道的漏水率减少 1%,则全国减少的漏失水量就足够一个大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相当于建成一个日供水几十万吨的给水工程。

实行节约用水还要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要进行全民宣传教育,认清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逐步形成保护水、节约用水的良好社会风尚。其次, 实行统一管理,城市的水源应全部纳入用水计划,实行计划用水,定额供水, 装表计量;对超量用水部分实行累进加价收费,或减少供水,直到停止供水; 对计划内节约部分,要给以奖励。

  1. 控制污染

通过技术改造、“三废”资源化及征收排污费等措施,尽可能把污染物控制在生产过程中,或延伸线上,以达到最大限度压缩排污量的目的,这是控制水污染的积极途径。

对用水量大,污染严重,又无有效治理措施的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改变产品结构,多生产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产品;对用水量大的新建工业要严格控制。

要按照水体功能,在饮用水源附近划定保护区,在区内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并按距离水面远近实行分级管理,离水面近的地区管理应比远处严格; 水源上游比下游严格。一般在保护区内严禁建设一切污染水源的项目,不允许开辟旅游点。对地下水资源应限制超采开发;超量开采地区,应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行冬灌夏用,通过人工回灌,以调蓄地下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