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不协调
我国自建国以后,经过 3 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从 1953 年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每年国家都集中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用于经济建设,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所决定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中,要达到产品极大丰富,必须使生产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保证生产力不断发展。一方面是量的扩大,即增加生产能力,运输能力和生产性设施;另一方面是质的提高,即不断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使产品不仅是在数量上获得增长,而且在品质上也要不断提高。我国是在贫困和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我们面临的任务是迅速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在经济方面迅速赶上发达国家,建设速度是一个重要问题。基于这种心理,在建设初期特别是 50 年代中后期,我们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为此,计划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过多,生产能力增长过急,以过大的基本建设规模来保证经济高速增长,最后导致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国家能够提供的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造成材料、能源、资金全面紧张,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物价上涨,难以为继,以致不得不紧缩、调整、整顿,整个国民经济总是处在周期性的波动中,最终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
我国目前由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发展还处在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在这种生产模式下,经济发展得越快,就意味着向生态环境索取的资源越多,向环境排放的废物也越多,也就是说,这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认识到这种高速增长对环境的破坏,长此以往,将给我们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后患。
历史上我们有过这种惨痛的教训。最为典型的事例就是从 1958 年开始的
3 年“大跃进”。当时我国实行了一条急于求成,单项生产指标(如粮食、钢铁)突进的经济冒进战略。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极左错误思想在全国严重泛滥,使国民经济陷入了严重困难的境地,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损失。
与此同时,它还给物力、财力、人力造成极大的浪费,资源、生态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仅以钢铁为例,1958 年生产合格钢只有 800 万吨,在 1396
万吨生铁产量中,土铁达 416 万吨。而绝大部分土铁、土钢质量很差,难以加工和使用,白白浪费了许多资源。在生产这些土铁、土钢的过程中,大量砍伐树木,过量开采矿石,造成滥采、滥伐和滥挖,这不仅严重地破坏了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而且还破坏了许多地方的地貌和景观,给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在此后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也难以恢复。
在“大炼钢铁”,“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指导下,“小土群”小高炉, 土法炼铁、炼钢的群众运动遍地开花。这些设备简陋、任意布点的小工业群, 造成极严重的环境污染。工业“三废”任意排放,许多地方出现浓烟弥漫、污水肆溢,渣滓遍野的局面。这种冒进战略违背了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尽管只有 3 年时间,却给我国经济和自然资源、环境带来一次全国范围的浩劫。
社会物质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材料、能源都来自自然界,各种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又都排放于自然界。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还处于资源消耗型的粗放生产模式中,每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都要比资源节约型的集约生产模式所消耗的资源和能源要多得多,而排放于环境的污染物也要多得多。从 50 年代初到
80 年代中期的 30 多年中,社会总产值增加了 15 倍,人口增长了 1 倍,向大
气中排放污染物增加了 100 多倍。也就是说社会总产值增长 1 倍,污染就要
增加 6—7 倍;人口增加 1 倍,污染增加 100 倍。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速经济增长,可能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令人陶醉的繁荣,但它的背后却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危机。因为它破坏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和环境。当人们从经济繁荣的喜悦中清醒过来的时候,会看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却被破坏了,而且要治理这些破坏了的环境需要花费比当时防治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费用。这个代价是高昂的。经济的高速发展要与环保投资的增加同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警惕超高速发展和逐步增加环保投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经济过热的阴影仍时有出现,环保治理投入仍然不足。1973
—1980 年环保投资为 5.04 亿元,“六五”期间增加到 169.6 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 0.56%,到“七五”期间有了较大增加,环保增至 477.4 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 0.71%,“八五”期间治理污染的投资大约占到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 0.8%。虽然我国的环保投资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4%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虽然没有随着经济翻番而同步相应恶化,局部还有所改善,但从总体来看,环境仍在继续恶化,形势非常严峻,在某些方面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工业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公害泛滥时期的污染程度,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严重的污染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全国 500 多座城市中,大
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 1%。1993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大于 1 700 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和氟氯烃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二是水域污染不断加剧,全国每年排放污水 360 亿吨,其中生活污水占一半,95%未经
处理直接排入江湖。三是城市垃圾日见增多,全国每年生产垃圾 8000 万吨, 垃圾围城愈演愈烈。四是噪声污染普遍超标。我国经济发展虽然起步较晚, 但环境污染程度已超过美、日等发达国家,这样的发展是很难持久的。
到 2000 年要基本控制我国环境继续恶化的势头,必须提高污染治理的投
入。据许多专家研究,必须将环保投资提高到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 1%—
1.5%,即 1990—2000 年环保投资要达到 2200—3 000 亿元,才有可能实现预
期的目标。从国外经验看,将污染治理的投入由目前的 0.8%逐步提高到1.5%,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即使对经济发展速度稍有影响,但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也是必须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