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均资源匮乏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自然资源蕴藏量大,但资源总量只能表明我国的总体国力,体现大国所具有的某仲优势,表明国力位次,增强民族自信心。可是如果只看到这一方面,就容易造成错觉,似乎我国资源十分丰富。但是, 实际上评价一国资源丰度的是人均资源拥有量水平。我国人口众多,分摊到每人名下的拥有量十分有限,远远低于国外人均资源拥有量水平。这个现实对我国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例如,煤的蕴藏量和生产量都是世界之最,但用人均拥有量指标来衡量则居于世界后列,表现为我国能源严重不足,已是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人均拥有量观念的建立,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激发人们保护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土地资源
我国国土总面积虽然广袤,但人口众多,因而人口密度大, 每平方公里为 125 人(1994 年),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0 人 /平方公里)的 3 倍多。
人均占有土地仅 0.8 公顷,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的 1/3。
况且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包括高原和丘陵)面积多,约占 665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69.2%,平原和盆地只占 30.8%。山地自然条件复杂,高差起伏大,坡度陡、土层薄、耕地少而分散,利用困难,在重力作用下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和资源破坏,更加剧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低下这一不利国情。
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所占比重更少,只有 9510 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 10%。如按人均占有量计算还不到 0.1 公顷,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1/1。如果将全部农用地(耕地、林地、草地)计算在内,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68.7%, 人均农业利用土地也只有 0.5 公顷,为世界人均农用地的 23.8%(表 2—2)。我国人均耕地只及美国的 12%、加拿大的 5%、澳大利亚的 3%,世界平均的 27%。不仅如此,我国耕地资源质量也很差,受各种限制因素制约的耕地高达60.8%,其中受坡度过大和侵蚀严重的占 18.7%,土质过砂或过粘的占 11%, 受洪涝威胁的占 9.2%,盐碱地占 7%,其中还有一些不能再用作耕地,必须退耕还林还牧。此外,后备耕地资源也不足,在现有可供开发的 3535 万公顷的
宜农荒地中,质量较好,开发后可用于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大约也只占 40% 左右,且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也就是说,通过开垦增加人均耕地的潜力已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