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森林的生态效应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农业生态平衡的保障。它的生态效应主要有:

  1.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茂密的林冠可以截留降水 20%—30%,枯枝落地层及活的地被物可使 50%

—80%的降水渗入到林地土层内,减少了地表迳流和土壤冲刷。每公顷林地比裸露地可多蓄水 300 多立方米。1000 公顷的森林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个容量为 30 万立方米的水库,故有“绿色水库”之称。由于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降低了洪水期河流水量,增加了枯水期河流流量,从而缩小了河流洪枯比值, 减轻了水旱灾害。

  1. 调节气候,增加雨量

林木所截留的水分,通过林地、林冠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在空中增加了林内和周围地区的空气湿度,一般比无林地高 10%—20%;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降水量。如广东的雷州半岛,过去林地面积很少,到 70 年代森林面积比解放初增加了 1.7 倍,降水量也随之增加了 32%。

  1.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天然林或农田防护林带可以减低风速,稳定流沙,保护农田。当前进的风遇到林木后,一部分经过摩擦、碰撞,减弱了风力;大部分风遇到林木阻挡,被迫向高空吹去,然后再逐渐回到地面,风势被削弱。被削弱的风势, 还未恢复到原来风势时,又遇到第二条林带。经过几次这样的阻挡,强风变成弱风,甚至无风了。据测定,农田防护林背风面的风速很小,直到距离树高 20—25 倍时,风速才恢复到原风速的 75%。

  1. 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森林是氧气的发生器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器。l 公顷阔叶林,一昼夜可吸收 1 吨二氧化碳,放出 0.73 吨氧气,大面积的森林阻止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持续上升。工矿和交通车辆不断向大气排出大量有害气体和尘埃,通过森林的吸收、阻滞和过滤可以净化空气。每年每公顷树冠可吸收尘埃 30—70 吨。

  1. 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许多林木的树叶是良好的饲料,既可用于畜牧业,又增加了有机肥源。薪炭材有助于解决我国农村中能源的短缺,以利生态平衡的恢复。所以在一切可以种植林木的地方应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在大于 30℃的坡地山头上种植防护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在农田四周种植农田防护林,改善农

田小气候,保持农作物免受自然灾害;在风沙危害的地区营造防风固沙林, 可达到固定流沙的目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在沿海和大江河的沿岸,建造沿海防护林、护岸林、防浪林等。从总体上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生态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