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盲目滥垦和超载放牧,草原破坏严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牧区和半牧区“以牧为主”的方针受到干扰, 片面强调“牧区向农区过渡”以及各地区都应“以粮为纲”。在这种错误方针指导下,牧区为了做到粮食自给,将大约 2700 万公顷的草原开垦,改作粮
田。我国草原大部分都分布在内蒙、新疆等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在 400 毫米以下,不适宜作物生长。从降水分布状况来看,如果没有灌溉,草原开垦后, 不仅作物生长不好,反而会引起大面积的草原沙化。例如,内蒙的伊克昭盟累计开垦近 70 万公顷草原,结果沙化面积由 150 多万公顷扩大到 450 多万公顷,沙化土地占到这个地区草原面积的 80%。宁夏盐池县由于开垦草原,沙化面积增加近 2 倍。据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开垦草原 1 公顷将造成 3 公顷的沙化土地。开垦草原的结果是大风和沙暴加剧,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农业吃牧业,风沙吃农业”的严重恶果。牧草是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草原面积的载畜量是一定的,如果牲畜头数过多,草原会因超载放牧而引起退化和沙化。我国多年来是将年末存栏数作为畜牧发展好坏的主要指标,而对出栏率、商品率和畜群周转率重视不够,结果造成不考虑草原生产力,盲目增加牲畜头数,导致严重的超载放牧,不但不能达到发展畜牧业的目的,反而损害畜牧业的发展。据我国北方 10 个牧业省区统计,1978
年大小牧畜总存栏数为 8666 万头,比 1949 年的 2916 万头净增 5750 万头,
平均每头混合畜占有可利用草场面积由 1949 年的 7.6 公顷下降到 1978 年的
2.7 公顷。有的地方甚至 0.46—0.52 公顷就养一头羊。内蒙古草原的理论载畜量为 6949 万绵羊单位,如果按草场 60%—70%利用率计算,理论载畜量为4837.5 万绵羊单位。而目前全区每年维持着 7000 万绵羊单位,超过理论载畜量的 45%。由于大多数牧区草场普遍超载放牧,不仅不能实行季节牧场的轮换放牧制度,反而常常是终年在一处放牧,从早春牧草萌发开始吃到第二年早春,造成草场质量下降和草原退化。例如,呼仑贝尔盟新巴尔虎旗莫勒格尔河沿岸,50 年代时草层高度达 60 多厘米,每公顷鲜草在 6000 公斤以上, 其中禾草占 70%,而现在以禾草为主的原始植被已经消失,禾草只占 10%— 20%,草高仅 10 多厘米,产量降至 1125—2250 公斤/公顷。目前全区约有 1/3 的草原退化。草原退化以后,植被种类成分及其生态环境条件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严重退化的地段上,草原上原有的建群种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牲畜不食的一些毒、杂草。多年生牧草消失了,一年生杂草大大增加。由于多年生牧草减少和草层覆盖度变小,草原地区的气候出现干旱化,土地沙化。
草场退化,牧草质量下降,明显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牛羊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产肉量和产毛量都大大降低。我国草地资源拥有量,大体与美国相似,可是草原牧业经营水平和肉奶、皮毛的产量两国却相距甚远。美国草原牧业每年提供的牛羊肉 90 亿公斤,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 70%左右。而我国草原牧业所提供的牛羊肉,在全国肉类总产量中只占 10%。
我国草场普遍退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家对草原的投资甚少,国家每年投入于草地建设的资金不过 1 亿元,平均每公顷草地为 0.3—0.4 元。这少得可怜的钱,大部分还都用于救灾和支持基建项目,广大草原实际上长期没有投入。
这种掠夺式利用草地资源的后果是严重的,它造成全国草原普遍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畜牧业生产水平极低而且不稳定,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