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草场普遍退化
建国以来,我国草原区的牲畜头数增加两倍,而草场建设和科学管理却未能相应跟上,再加上原有的优良草原遭到大量开垦和破坏,因此现有草原普遍存在超载过牧,造成草场退化、沙化。牧区应实行季节牧场轮换放牧制度,近年来有的地区已由三季营地变为二季,二季营地变为全年不划分营地, 牲畜终年在一处放牧,加速了草场的退化。在我国可利用的 2.24 亿公顷草场
① 曲格平、李金昌:《中国人口与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88 页。
中,已有 39%的面积即 0.87 亿公顷草场发生退化①。草场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虫害、鼠害非常严重。全国草场沙化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 50%,牧区至少有 300 多万公顷的土地盐碱化,鼠害面积约 6000 万公顷,虫害 1200 万公顷②。草场退化不仅产草量降低,而且质量变化,可食性牧草比重下降, 不可食的毒草、杂草增加。据青海果洛地区调查,草场退化前杂草、毒草占19%—31%,退化后增加到 30%—60%,特别是禾草和莎草从 33%—51%下降到
4%—19%,草场的放牧价值大大降低。
草场退化,明显影响牧区的生产发展,10 个牧业省、区的牧区、半牧区县、旗,1949—1965 年 16 年间牲畜头数增长了 1.54 倍;1966—1978 年间仅增长了 13.4%,其中有的年份还下降,出现牲畜发展慢而不稳。这种情况在内蒙古自治区的 21 个牧区、半牧区的县、旗尤为突出,1949—1957 年牲畜平均递增 12%,1958—1967 年平均只递增 5.7%,1968—1978 年则平均反而递减 0.1%,1978 年全区牲畜总头数已退到了 1960 年的水平。草场退化还造成牲畜的质量下降。据有些地区测算,草场退化后放牧的牛体重平均减少 20—
50 公斤/头,羊体重平均下降 2.5—5 公斤/头,羊毛产量平均每年每只减产 1 公斤左右①。
超载过牧通常导致土壤结构过于坚实,有效水分减少,沙质土壤继而形成斑状裸地,进而又风蚀形成沙地,引起草地荒漠化。在草场退化后,植被覆盖率降低,截留降水能力减小,致使暴雨季节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 草场退化还引起气候恶化。大风和沙暴次数增加,蒸发量加大,气候更加干燥。气候干燥和进一步的超载过牧,使我国主要牧业省区的冬春牧场、居民点和饮水点周围,已经或正在变成裸地,环境不断恶化,牧民生活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