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素周期表简介

至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 112 种元素,这些元素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呢?

自 19 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就开始从事元素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工作,试图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D.I.Mendeleev)把已发现的 63 种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长列,他发现在某种元素之后,每隔几种元素便有一种元素的性质与这种元素相似,如: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Li

Be

B

C N

O

F

相对原子质量:

7

9.4

11

12

14

16

19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Na

Mg

Al

Si

P S

Cl

相对原子质量:23

24

27.4

28

31

32

35.5

其中锂与钠的性质相似,都是+1 价金属元素;铍与镁的性质相似,都是

+2 价金属元素⋯⋯。进而总结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著名的元素周期律,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元素周期表。当时的周期表对尚未发现的元素留有空位,以后经过许多科学家的补充、修改、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元素周期表(见书后 265 页)。

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是按元素的核电荷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排列的顺序叫做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形式很多,常见的是平面型的长式周期表(长表)。长表将元素横的分七个周期,每个周期(第一周期除外)从碱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结束。表中每一纵行为一族(或类),共 16 个族,还有两个横列为镧系和锕系。一般来讲,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递变,同族元素则具有相似性。

ⅠA、ⅡA⋯⋯等为主族,ⅠB、ⅡB⋯⋯等为副族。

铁、钴、镍

钌、铑、钯为Ⅷ

锇、铱、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