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

鲍照(公元 414?—466 年),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县)人。南朝宋杰出诗人。他出身寒族,少有文学才情。因献诗临川王刘义庆得到赏识, 擢为国侍郎,后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临海王刘顼镇荆州,任为前军参军, 故世称“鲍参军”。后子顼谋反赐死,他为乱兵所杀。他是代表南朝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家。

鲍照现存诗作约 200 多首,乐府诗有 80 多首。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民歌的传统精神,描写广泛的社会内容。《拟行路难》18 首是他的代表作, 主要抨击士族门阀制度,如第四首: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里,含蓄地抨击了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倾吐了寒士忍辱偷生的愁苦和义愤。此愁深重绵远,郁积不散,时刻压在诗人心上。诗人才高气盛,反遭忌恨,壮士失意,只有仰天长叹。

鲍照的乐府诗大多直抒胸臆,也有的妙用比喻,如《梅花落》: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诗中赞美了梅花不畏霜露的坚贞品格,借梅花来赞美坚贞正直之士,他们像梅花一样经得起严露的考验,而那些没有节操的人则像满庭杂树,虽斗艳于春日,却零落于寒风,徒有其表。诗歌言短意长,是鲍照的传世名篇之一。

鲍照的诗歌,反映了广阔的生活画面,语言精朗雄健,气势俊逸奔放, 格调刚健清新,显示出卓越的艺术价值。他的七言诗隔句用韵,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