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南北朝时期,在曹丕、陆机文论的影响下,文学理论的探索和对作家作品的批评发展兴盛起来,出现了两部真正具有理论体系的文学批评专著—— 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
①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公元 466?—520 年?),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齐梁时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少年孤贫,笃志好学,依附当时著名和尚僧祐十余年,博通佛学经典。曾任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晚年出家为僧,法名慧地。他 30 多岁时撰成《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一部著名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有 50 篇。自《原道》到《辨骚》5 篇,为“文之枢纽”,阐明了作者对文学的基本看法,是总论部分;从《明诗》到《书记》20 篇,对各种文体作了详细的论述,是文体论; 从《神思》到《总术》19 篇,讨论作品风格、语言等问题,是创作论;从《时序》到《程器》5 篇,论述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问题,是批评论。最后 1 篇
《序志》,说明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是全书的总序。
《文心雕龙》对文学理论的贡献十分突出,它初步建立了文学历史发展的观念,把文学发展与政治变迁相联系,把文学的演变和继承相联系。它阐述了“文”与“质”的关系,即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主张为情造文, 文质并重。他说:“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他认为内容与形式应是统一的。他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认为内容与形式两者之间内容是主要的。他反复强调风与骨、情与文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求“风清骨峻”,情文并茂。
《文心雕龙》从创作的各个环节总结了创作经验,提出了艺术想象、艺术风格、风骨、情采、熔裁、夸饰等问题。他认为文章的风格是作者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作者在才能、气质、学识、习染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作品风格的差异。他把文章的风格概括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 8 类。他主张文章要有风骨,他说:“是以怊怅述情, 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他要求以刚健的言辞表现鲜明的思想感情,使作品呈现出非凡的气势力度和风貌之美。
《文心雕龙》还提出了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标准。他反对“会己则嗟讽, 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而应该“无私于轻重,不偏
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于憎爱”。批评家应具有深广的学识修养,“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如何评价文学作品的高低,他提出了六观的方法:“一观位体, 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公允的批评。作者由于受儒家正统思想及当时的文学风尚和门阀观念的影响,在其著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文学史上那些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家、作品往往评价得不够正确。
《文心雕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以来的文学理论成果,总结了先秦以来千余年间的文学面貌,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批判意义,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②钟嵘的《诗品》。钟嵘(公元?—552 年),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南朝齐梁时著名文学批评家。齐时官至司徒行参军。梁时先后任衡阳王及晋安王记室,故世称“钟记室”。著有《诗品》3 卷,《梁书》本传称之为《诗评》,成书于天监十二年(公元 513 年)之后。
《诗品》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它是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总结,共品评汉到齐梁的作家 122 人,按上中下三品以区别作家的高
低,其中上品有 11 人,中品 39 人,下品 72 人。根据《诗品序》里的议论, 作者也是有感于当时诗风不正,而批评又没有公认的标准,自己才著《诗品》的。
钟嵘反对形式主义诗歌,反对抽象说理的玄言诗,反对堆砌典故,反对四声八病之说。他认为“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是最好的诗歌,即诗歌创作应以深沉慷慨之情和沉郁悲壮之气为主导,以音韵、节律、词采等相润色。他论诗重视风骨、词采、诗味,如评曹植之作“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刘桢诗“真骨凌霜,高风跨俗”,班固诗“质木无文”。但他具体评论诗人时往往忽略思想内容,而更多的着眼于艺术技巧方面的某些特点。他说陶渊明的作品是“文体省净,殆无长语”,指出了陶诗语言干净、毫不累赘的长处。在评论诗人的艺术风格时,很注意探索它的源流。他说曹植的诗“其源于《国风》”,陶渊明“其源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这对后人研究诗流派的启承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钟嵘评论诗人着眼于艺术技巧多,注意思想内容少,因而在评论中严重存在着良莠不分、高下失序的现象。他把陆机、潘岳等人放在上品,而将陶渊明、鲍照置于中品,把曹操贬为下品,这都受到了后人的非议。他称道诗中佳句,摘句论诗,也开了后代摘句批评的不良风气。但《诗品》诗歌理论的完整性、深刻性,是前代所无与伦比的,对后来的诗歌创作的评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心雕龙》和《诗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③萧统的《文选》。萧统(公元 501—531 年),即昭明太子,字德施, 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长子,未及即位,31 岁病逝。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他爱好文学,博览群书,引纳文人学士,主持编选了《文选》,世称《昭明文选》。《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选集,全书共 60 卷,
选入了从先秦至齐梁时期的诗文作品 700 多篇,分为 37 类。他将经书、子书、史书划在非文学的范畴,只选入运用典故、成语、文辞华美的作品。因此, 这是一部能代表当时文学观点的选本。入选的作品多数是经过精细考虑的, 能反映古代各种文体概貌,为后人研究文学史提供了便利。唐高宗时,李善
注释并讲授《文选》,叫做“文选学”。唐以后的文人往往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