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

晁错(公元前 200——前 154 年),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前期著名的政治家。汉文帝时任太子家令,称为智囊。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抗击匈奴的入侵,削夺诸侯王国的部分封地,因而遭到诸侯的反对。吴王刘濞联合六国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了七国之乱。为了平定诸侯的叛乱,汉景帝杀晁错以退兵。著有《论贵粟疏》、

《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论贵粟疏》。

《论贵粟疏》是晁错针对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广大农民破产逃亡的社会现象,写给汉文帝的一封奏疏。其内容是建议汉文帝重视粮食生产,提出了重农贵粟、重农抑商的主张和办法。文章说: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以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富可捐,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① 这些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诸侯割据势力,积蓄力量反击匈奴入侵是十分必要的。汉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实施了这个办法,从而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

晁错的文章逻辑严密,立论精辟,语言简练朴实,较之贾谊则略乏文采。鲁迅曾评价贾谊、晁错的散文:“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