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是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它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独到的成就。

作为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历史文学著作,《史记》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史记》的五大部分中,除了表和书以外,本纪、世家、列传都是写人的。上自帝王、将相、外戚,下到游侠、刺客、酷吏、兵家、策士、文人、儒者、医卜、倡优等等,各色人物无所不具,形成了一个历史人物的画廊。其中主要人物有制仪法、垂“六艺”的“至圣”孔子及其弟子;有贤相管仲、晏婴、萧何、曹参;有良将廉颇、李广、韩信;有行吟泽畔的屈原;有勇于变法的商鞅;有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也有一代豪杰项羽、汉朝开国之君刘邦;有著名谋士良臣张良、陈平,也有造反的农民英雄陈胜、吴广⋯⋯这些人物来自各个不

同阶级、阶层,不同职业、集团,但都是在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人物。司马迁在忠于史实的前提下,善于调动各种文学手段塑造人物形象,使一个个历史人物既真实可信又栩栩如生,各具个性特征,音容笑貌跃然纸上。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宛如历史长河的灿烂群星,光彩照人。

《史记》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性格的语言刻画人物,在语言的运用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刘向、扬雄、班固等人都折服司马迁的文笔,称赞他“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①司马迁善于抓住典型语言来反映历史人物的典型性格和内心世界。例如,陈涉、项羽、刘邦都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人物,作者选取了不同的场景和典型的语言来表现他们青少年时期的雄心勃勃。他写刘邦和项羽见到秦始皇时,项羽对身边的叔父说:“彼可取而代之也。”短短七个字,便刻画出项羽性格的爽直、坦白、强悍。刘邦则慨叹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表现了刘邦的贪婪而又含蓄。而对于农民出身的陈涉,作者只写他在田间地头与穷哥们相约,“苟富贵,勿相忘”,暗射出他的“鸿鹄之志”。而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方面点出前段文字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陈涉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农民的狂傲自负之态。《史记》善于从群众生活中学习、提炼语言,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土语、谚语、民谣,甚至连周昌的口吃病也以“期期”二字表现得活龙活现。这一切都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史记》以故事化见长,写人记事力避一般化地平铺直叙,而是抓住主要事件,以故事化的手法,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展现其性格特征。这种矛盾冲突往往以紧张的场面、情节描写为依托,极富戏剧性。例如,一篇《项羽本纪》就是由一系列的故事构成的,像“破釜沉舟”、“鸿门宴”、“鸿沟划界”、“垓下之围”等。这些故事正是项羽政治、军事生涯的关键事件,也是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的关键事件。在这些故事中,作者通过曲折的情节、紧张的场面、激烈的矛盾冲突,活画出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一系列典型人物,引人入胜。

《史记》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在材料的取舍上独具匠心。如《魏公子列传》中写信陵君为夷门监者侯嬴执辔过市,表现了他仁而下士的真诚态度。又如《酷吏列传》中写张汤儿时掘窟狱鼠的游戏,从而深刻揭示了张汤残忍的本性。这些看似儿戏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更具动人的艺术魅力。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崇高而客观的评价。在古代,从班固以下的史学家、散文家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从散文写作、文章风格,许多作家都从《史记》中汲取了营养。唐代古文运动的大家韩愈得其文风的矫健,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得其一唱三叹,清代桐城派大师方苞得其记事有序有法。《史记》作为传纪文学的开先河之作,最早取得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对明清小说、戏剧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史记》中的许多故事和人物,千百年来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成为小说、戏剧及其它文学形式取材的源泉。《史记》中所歌颂的许多英雄人物为后人所仰慕,历代的文人武士都可以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可见,两千年来《史记》的影响是极其深远而广泛的。

① 《汉书·司马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