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李斯(?——公元前 208 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战国末期,他和韩非同受业于著名思想家荀况。后入秦,历任长史、客卿、廷尉,官至秦国丞相。他在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秦二世时,被赵高杀害。

李斯的文章留下来的有《谏逐客书》和《论督责》,见于《史记·李斯列传》。

《谏逐客书》写于战国晚期的秦王嬴政十年(公元前 237 年),是李斯对秦王嬴政由于发现奸细而错误地下逐客令所上的一封奏疏。当时,韩国派往秦国作间谍的郑国被发觉,秦王在宗室大臣的一致要求下下了逐客令。李斯是楚国人,正在秦国作客卿,也被驱逐。于是,他上了这篇奏疏,历叙了秦穆公以来客卿在秦国的统一事业中立下的功绩,并以异国的器物玩好作比喻,指出这些东西虽然不产于秦,却为秦所用,批驳了逐客的错误,进而指出用人不必限于本土,重用客卿,将无敌于天下: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 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诸侯,求国无危, 不可得也。”

文章不仅表现了政治家的远见,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晚期斗争剧烈、各国统治阶级争取人才的历史。文章运用铺陈夸张、排比对偶的写法, 比喻形象,说理有力,文采华美,气势充沛,具有战国纵横家善于辞说的雄

辩风格,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结果,秦王读了这封奏疏后,收回了逐客令。

《论督责》是李斯向秦二世阿谀谄媚、推行严刑酷法的奏议。李斯的铭文是他随同秦始皇巡狩封禅时刻在山上的文字,一般是四言韵文,歌功颂德, 对后世碑铭文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