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和《汉书》

班固(公元 32—92 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

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名史学家班彪之子。年 9 岁即能写文章诵诗赋,

及长,博通群书。班彪曾续《史记》作后传 65 篇。班彪死后,班固继承父业,

于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 58 年)开始私撰《汉书》。后来被人告发,以私改国史罪被捕下狱。其弟班超上书力辩,明帝阅读了班固著作的初稿,很赞赏他的才能,予以获释,并召为兰台令史,让他继续撰写《汉书》。一年后升为郎,典校秘书。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至章帝建初七年(公元 82 年)基本写成《汉书》。章帝时,为玄武司马。和帝时,为中护军,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后因窦宪被杀受牵连入狱,死在狱中。《汉书》未完成部分,由其妹班昭完成。

《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共 229 年的历史。全书共 100 卷,分 12 帝纪、8 表、10 志、70 列传。它在体制上全袭《史记》,只改“书”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班固出身仕宦家庭,崇奉儒家思想,又是奉诏修书,缺乏司马迁那种卓越见解和批判精神。如《史记》歌颂游侠见义勇为、扶贫济弱的精神,班固却说他们“其已不容诛”。但作为一个史学家,他还是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在《外戚传》、《佞幸传》中,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及其爪牙的罪行, 也流露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而在另外一些传记如《龚遂传》中,对那些体恤民情、公正清廉的官吏加以赞扬。

《汉书》作为传记文学,也有较高的成就。它的文笔虽不如《史记》富于变化,跌宕起伏,但是很严谨。语言则受汉赋的影响,以整饰华丽见长。其中有不少传记写得生动酣畅,堪与《史记》媲美。如《霍光传》刻画了霍光的权臣形象,揭示出他的既维护刘氏政统又权高震主,既小心谨慎又飞扬跋扈的复杂性格。《朱买臣传》、《张禹传》等都写得很成功。最著名的是

《苏武传》,它描写了一个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勇敢无畏、坚贞不屈、不辱国命的使臣形象。苏武是汉武帝时人,出使匈奴,匈奴人千方百计诱降他, 都被严辞拒绝。于是: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 与旃毛共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篇传记出色地描写了苏武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生活上的种种苦难,千载之下,仍然令人肃然起敬。

《汉书》在中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人物传记的成功之作,同《史记》的优秀人物传记一样,也成为后代传记文学的典范。历史上《史》、《汉》并称,各有所长,都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班固又是著名的辞赋家,作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 但多模拟之作。《两都赋》记述了长安、洛阳两都的富丽繁盛,最后归结为应建都于洛阳。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