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梨陀娑

  1. 生平和创作

迦梨陀娑,一般认为他生活于印度笈多王朝旃陀罗笈多二世(公元 380

—413 年在位)在位前后,是印度古代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

关于迦梨陀娑的生平事迹,无确切的资料。传说他出身于婆罗门之家, 早年父母双亡,被一个牧人收留养大。他虽容貌出众而资质愚钝,一位公主倾倒于他的英俊外貌与他结婚。婚后,发现他愚昧无知,把他赶出家门。他到迦梨女神庙中,祈求迦梨女神赐给他聪明和才智。女神被他的虔诚所感动, 满足了他的愿望,赐给了他大智大慧。他的名字即“迦梨女神的奴仆”之意, 以表示不忘女神的恩典。他终于获得了才华而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和学者, 妻子这才同他言归于好。依据种种传说,特别是依据作品的有关内容,可以大致推断他出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邬阇衍那(优禅尼)城的一个较贫寒的家庭,由于某种原因具有了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他接近和同情下层人民的生活,后来成为有特殊成就的宫廷诗人,被誉为笈多王朝的“宫廷九宝”之一。

迦梨陀娑知识渊博,感情充沛,才华横溢。他的创作,一方面把印度梵语古典文学推向了高峰,另一方面又使上古世界文学放射出最后的夺目的光彩。他一生写过很多作品,经专家学者考证,流传至今的有两部叙事诗——

《罗怙世系》和《鸠摩罗出世》;一部抒情长诗——《云使》;一部抒情诗集——《时令之环》;三个剧本——《摩罗维迦和火友王》、《优哩婆湿》和《沙恭达罗》等七部作品。

《罗怙世系》共 19 章,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长诗叙述了罗怙王族 21 个帝王的故事。1—9 章,描述罗摩的高祖父迪利波王、曾祖父罗怙王、祖父阿迦王、父亲十车王的故事;10—15 章,讲述罗摩的生平事迹,主

要内容与史诗《罗摩衍那》基本相同;16—19 章,叙述了罗摩的后裔俱舍王、阿底提王等人的故事。

《罗怙世系》采用帝王谱系的形式,不存在贯穿全诗的统一情节。但迦梨陀婆凭借他的卓越诗才,弥补了这一天然缺陷。他以诗人的眼光提炼和剪裁历史传说,着重描写了罗怙世系中每个帝王最典型的事迹,艺术而创新地写出了帝王作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之中的思想感情。如阿迦王哭妻,是梵语诗歌中最动人的名篇之一。阿迦和英杜摩蒂是一对恩爱夫妻。一天,他们在花园游乐,那罗陀大仙途经花园上空,不料一阵狂风吹落大仙琵琶上的花环, 恰好击中英杜摩蒂的胸口,英杜摩蒂倒地身亡。阿迦从昏厥中苏醒过来后, 哀叹自己的不幸命运:

如果这花环能毁人性命, 放在我胸口,为何我不死? 一切按照自在天的意愿, 毒药变甘露,甘露变毒药。

或许由于我时运倒转, 创造主创造出这种雷电, 它没有击毁大树本身,

却击毁依附大树的藤蔓①。

阿迦的哭诉“甚至连树木也挥泪如雨,沿着树枝流淌”。

《罗怙世系》语言优美和谐,富有音乐性,技巧成熟,是印度文学中的名篇,完全达到了印度古代诗学的一切标准,被誉为印度大诗(叙事诗)的典范,是学习梵语的基础读本。

《鸠摩罗出世》(鸠摩罗,意为童子),共 17 章。一般认为前 8 章是迦

梨陀娑的原作,后 9 章是他人续作。它取材于印度古代的传说,叙述大神湿婆超凡脱俗,不为尘世间声色犬马引诱而动心,一心致力于苦心修炼。当美丽绝伦的喜马拉雅山女儿乌玛出现时,他目不斜视。他的诚心感动了乌玛, 使她动情。她发现凭自己的美貌不能获得爱情,便决心用苦行来获取。她穿上树皮衣服跟着湿婆苦行。夏季,她坐在四个火堆中间,目不转睛地凝视太阳;冬季,她站在水中,任凭风吹雪扑。这一真诚举动终于感动了湿婆,两人终于结为夫妻。

《鸠摩罗出世》表现了爱情战胜苦行、入世战胜弃世的主题。题材来自神仙世界,实际上却表达了人间的苦乐,艺术上有不少成功之处。

《云使》是迦梨陀娑的一部抒情长诗,情节简单而离奇,写的是财神的奴仆药叉思念妻子的故事,是世界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早在七八百年前我国就有藏文译本流传。

《时令之环》共收短诗 144 首。诗篇通过对印度 6 个时令(夏季、雨季、秋季、寒季、冬季、春季)自然景色的吟咏,抒发了诗人因景色变迁而引起的不同感情,热烈地赞美青年男女的爱情享受,表现了离人思妇的欢乐和忧郁的感情。诗中独特的东方风味,沁人心脾,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但与迦梨陀娑的其它作品相比,在艺术上还有稚拙之处,一般认为是迦梨陀娑的早期作品。

① 黄宝生:《印度古代文学》,知识出版社 1988 年版。

迦梨陀娑有“印度的莎士比亚”的美称。五幕剧《摩罗维迦和火友王》, 一般认为是迦梨陀娑的早期习作,取材于宫廷历史中的恋爱故事,剧情曲折多变,引人入胜,但缺乏对人物内心的深入刻画,显得有些粗糙。

《优哩婆湿》取材于印度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梨俱吠陀》、《摩诃婆罗多》和许多“往世书”里都有这个故事,但情节和人物都有变化,直到创作此剧后才最后定型。

《优哩婆湿》是 5 幕剧,描写天国歌伎优哩婆湿和人间国王补卢罗婆娑相爱的故事。国王补卢罗婆娑礼拜太阳归来,途中遇见一个恶魔劫走天国歌伎优哩婆湿。他当即驱马追赶恶魔,救出优哩婆湿,两人一见倾心,互相爱慕。国王回宫后,感觉到自己的心象是莲梗中的纤维被天鹅啄到天上去一样, 情思绵绵不断,得了相思病。优哩婆湿同样对补卢罗婆娑思念不已,她使用隐身术来到国王的后宫花园,偷听国王与弄臣的谈话,探明了国王热恋自己的心迹,便在贝叶上写了一首情诗赠送给国王。正当她显身与国王见面时, 远处传来天使的话音,催促她回宫演戏,她只好与国王告别。她在天宫演戏时,由于心荡神迷,竟把剧中人物的名字补卢输陀摩错念成补卢罗婆娑。戏班师傅一怒之下,将她逐出天庭。天神因陀罗同情优哩婆湿,允许她下凡去和补卢罗婆娑结成良缘,一旦国王见到亲生儿子就返回天国。优哩婆湿终于和国王生活在一起,王后迫于无奈只好忍气吞声。一天,国王和优哩婆湿出外游玩,优哩婆湿发现国王老看一位仙女,心生妒忌,忘记了戒规,走进了不准妇女入内的鸠摩罗林。结果,脚刚迈入,她就变成了一株蔓藤。国王在树林里到处寻找优哩婆湿,失魂落魄,向森林里所有的植物、动物等一一倾诉自己心中的忧伤,打听优哩婆湿的下落。后来,国王拾到一位女神的红宝石,这块宝石具有魔力,它能使分离者相聚。国王觉得一株蔓藤很像优哩婆湿的身影,便走上前去搂抱。他手中的那块宝石一碰到蔓藤,优哩婆湿立即恢复了原形,两人重新团圆。后来,一个女苦行者给王宫送来一个男孩,告诉国王这是优哩婆湿托她抚养的孩子。这个男孩射杀了那只叼走团圆宝石的兀鹰,违反了净修林的戒规。原来,这个男孩是优哩婆湿所生,托她抚养, 现因为犯戒,只好送还优哩婆湿。补卢罗婆娑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优哩婆湿又喜又悲,喜的是终于与亲生儿子会面,悲的是自己马上就要返回天国。她向国王吐露了真情:她是因为害怕与国王分离,才把儿子偷偷交给女苦行者抚养的,国王听后悲痛难忍。正当两人依依惜别时,天神因陀罗派人来传达命令:神魔之间要大战一场,要求补卢罗婆娑协助天兵征伐恶魔, 恩准优哩婆湿留在人间与国王白头偕老。

戏剧中的优哩婆湿是一个聪慧多情的女性形象,作为一个天宫舞伎,她大胆追求爱情,表现了作者对人世间爱情生活的歌颂。在迦梨陀娑的时代, 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优哩婆湿虽然是天女,但命运掌握在天帝手中。她敢于冲破天罗地网追求世俗幸福,表现出叛逆精神。剧作者把国王描绘成一个容易亲近的多情天子,从而表达作者的爱情观。

《优哩婆湿》的思想内涵是谴责奴隶式的爱情,歌颂自由恋爱,赞美了勇敢追求自由幸福的大胆行为。全剧富于浪漫色彩,情节曲折,结构紧凑, 文字朴素生动、优美,诗情洋溢。其中以第四幕最为著名,在这一幕中,补卢罗婆娑向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和无生物探问优哩婆湿的下落,并伴以幕后的唱诗,将补卢罗婆娑失魂落魄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剧作想像力丰富而奇妙,艺术风格爽健明朗,抒情趣味

浓郁,表现了迦梨陀娑娴熟的艺术技巧。

七幕诗剧《沙恭达罗》,是迦梨陀娑最成功的作品,也是诗人获得世界声誉的力作,是印度古典戏剧的典范。

在迦梨陀娑丰富的作品中,《云使》和《沙恭达罗》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