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过剩

新的生产力不是少数人手里的资金,而是多数人掌握的信息。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我们的政治生活发展到了数据自由传播的阶段,实用主义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边沁主义及其信徒认为在都市工业社会里执政必须遵循一条原则, 即执着地探寻事实,现在它已成为政府机构日益繁复的固定任务。计算机问世以来,数据传递已经发展成为由私人经营的主要服务业。私立或公立机构的决策者可以在瞬间得到源源不尽的信息。

我们也许可以从早期实用主义者制定公共政策的实践里得到宝贵而明显的政治教训。也就是说,不是事实决定政策,而通常是政策通过选择、调整、混合等方式来决定事实。信息时代里流传着一个神话,计算机,尤其是个人计算机,将带来民主的复兴。这种把大量数据传送到公众家庭的机器似乎应当带来一次革命。这个思想是马歇尔·麦克卢汉首先提出的,他在六十年代中期曾经预言,某些电子媒介可以把地球变为一座全球村,“信息的即索即得能创造出更深层次的民主”。

麦克卢汉的观点主要围绕着电视而展开。他认为人们消极地坐在电视屏

幕前观看发自全球各地的稳定图像将有助于增强参与公众事务的意识。计算机迷循着这一思路开发了计算机的新功能,即利用它和操作者之间双向交流的特点,从所有现存的数据库里建立一个合乎操作者需求的信息源。约翰·奈斯比特告诉我们:“计算机将摧毁政治领域的金字塔,我们建立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系统是因为我们需要掌握下属的去向以及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而有了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可以用平行联系的方法重新设计我们的组织

结构。”

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对社会问题的错误判断:国家缺乏足够的信息,只有计算机才能解决信息的短缺。也许有人想像,公众己经充分地用尽了全国的报摊、书店以及图书馆所包容的所有信息,现在急于获得这些渠道之外的信息。

实际的情况当然不是这样。公众很少充分利用过可以得到的信息。花钱订一份质量比较好的报纸和几份精选的刊物,大多数家庭就能很方便地成倍扩大信息来源。只要给华盛顿的某位众议员写一封信即可免费获取详尽涉及某一问题的政府出版物,如委员会听证录、专题报告、便览或小册子。州政府或联邦政府负责编纂的研究资料和统计数字向每一位感兴趣的公民开放。这些资料鱼龙混杂,可信程度高低不等,仅凭个人的力量很难作出准确的评价。此外,许多数据库里的数据都来自若干个相同的渠道。一篇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政府报告可以缩写成一篇文摘进入 NEXIS 数据库(使用这个数据库的费用是每月五十美元的基本费和每小时二十八美元的服务费),然而进入联机检索网络并不能提高这篇资料本身的可信程度。对于公民最需要的那些政府机密和保密数据而言,只有极其聪颖的计算机迷才能潜入守护严密的政府档案。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对公共及私人机构通过美国邮局传递到每个家庭的

所有信息都予以注意,那么公众将很快被数据淹没。专制国家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是如何通过官方的审查制度遏制信息的自由流动。而美国社会的情景正好相反。我们周围的每一种媒介都在传递过量的、未经提炼的和杂乱无章的信息,使我们莫衷一是。实用主义者恰恰没有顶见到信息过度增长的问题。大量的信息使整体认知淹没在杂乱无章的细节之中。因此,一些政府机构采取一种新的政治策略,它们不是去限制信息的自由流动,而是让大量的信息充斥公众的头脑。奥威尔在小说《一九八四年》中描写了大哥的那些无处不在的大喇叭老在设完没了地宣布互相矛盾的生产和消贵统计数字的情景。小说里提到的自然是单一渠道的信息,没有信息源之间的激烈纷争。而在我们生存的社会里,信息源之间竞争激烈,政府采取的策略不是控制和审查信息, 而是放手让互相矛盾的事实、数据和研究成果任意传播泛滥。让相互矛盾的事实和数据大肆流传是一种十分奏效的策略,因为排山倒海般的统计数字往往有助于混淆公众的注意力。

根据一些计算机迷的看法,数据的过剩不见得比系统暂时的失衡状态更糟糕。约翰·奈斯比特谈到:“我们第一次利用一种不仅可以重复使用并且能够再生的重要资源来建设我们的经济。不必担心信息的枯竭,而是要留神不要被信息淹没。数据正在以二十个月增长一倍的速度扩展。”不过他对前景仍然抱有信心,认为信息过剩的问题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信息技术将使信息污染的混乱局面恢复秩序,将过去无法利用的数据变成极有价值的信息。”更具体地说,一种“联机信息筛选服务”已经出现,它可以过滤大量的信息以满足每个用户的独特需求。

奈斯比特谈及的显然是家庭计算机用户可以订购的各种专业数据库和书目信息源,它们的价格通常很昂贵。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一九八五年市场上公开出售的数据库多达二千三百余个。这些数据库被认为是“经过筛选的”, 实际上只不过将条目按主题编排一下而已,其作用与图书馆目录卡片或者报纸索引并无太大差别。数据库无法保证信息的质量、可信度以及针对性。归

根结底,所有的参考工具包括数据库都是那些有权决定系统的取舍标准的编辑人员的劳动产物,而编辑人员会因为工作的枯燥和身体的倦怠而犯错误。计算机神秘莫测的特点(非人化的高效运行)也许使用户忘记了这个简单的事实,然而事实是不容忽视的。数据库公司喜欢不加选择地收录所有能够增强数据库权威性的信息,包括官方消息和声明、国会听证录、政府报告和政府文件。假定有人希望研究有关 MX 导弹的辨论,数据库将忠实地把它收录的这一问题的全部资料传送结用户,包括国防部大楼的公开文件。而对这些信息的进一步“筛选”,比如弄清楚谁的观点站得住脚以及谁讲了实话等, 却不可避免地要由用户来决定。如果用户在这些问题上接受了政府的说法, 那么查寻了 NEXIS 系统或者书目参考服务这样的标准数据库后则更能使他们相信政府的说法。如果用户被某一学科领域的大量事实搞得迷迷糊糊,他们同样是数据过剩的牺牲品。永远不会有一种这样的数据库,它能给出所有真实而切题的信息。

计算机专家忘记了这个事实:数据过剩绝不是信息源出现没有预料的偶发的过量输出所致,就像出人意料的麦子特大丰收那样。这是控制社会的策略,是政治家精心设计并且应用自如的一种策略,也是现代政府和社会集团混水摸鱼的伎俩。他们用公众无法消化的大量原始数据混淆公众的视听。自一九六○年肯尼迪和尼克松进行总统竞选辩论以来,政治领袖中盛行的辨论风格一直是用信息填塞公众的头脑,这些信息通常都是一些数据,比如经济指数、预算估测、社会统计数字、导弹的运载负荷、核武器的百万吨级数量、士兵伤亡数目、各种比例、百分比、趋势⋯⋯。肯尼迪擅长于摆弄数字,他有一副赛过计算机的好脑筋。八十年代后期,罗纳德·里根也乐意玩弄数学, 他常常看着讲稿提示器流利地报出一长串无意义的或者是虚构的数字,只要公众仍然对事实和数据的连番轰击心存敬畏,未来的政治家还会步肯尼迪和里根之后尘。

计算机本身不会自动形成夸夸其谈的政治风格。我们知道,在数据处理还处在纸笔记录的阶段里实用主义者就是当时社会的浮夸大师。浮夸风气的背后是科学知识的神秘体现,它赋予那些习惯于冷静客观地整理事实的人以权威的外表。计算机仅仅是这种神秘表象的化身,它借助了人们对科学术语的崇敬心情和过分依赖机器的弱点。利用人们过分依赖计算机输出数据的特点,计算机可以比手工更加巧妙地编辑和操纵信息。

在一九八○年的总统竟选中,美国公众亲眼目睹了总统候选人罗纳德·里根对国家防务问题所作的极其可怕的结论。他的辩论词里引用了大量的数字,他认为美国的防务体系存在所谓的“漏洞”,国家面临着随时遭受攻击的危险。这个“漏洞”是被计算机模拟的战争模型发现的。里根政府利用这一假定的形势以及公众的焦虑心情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备扩充,

然后,里根在巨大的压力下承认许多事实、数字、假设以及推理都是失实的。然而等到反对党抓住这些把柄时,国防部早就对新的防线进行了更多的研究、设想和模拟了。这就是被称为战略防御计划——“星球大战”的理论。

政府使用欺骗和误导的手段并不奇怪。然而把大量的、公众无法消化的权威信息塞满公众头脑的手法倒是一种有意和十分有效的新计谋。计算机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