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主与末日论

公元前数世纪以来,犹太人丧失政治自主,辗转受制于异族,罗马统治时代的民族压迫更是有增无减,起义虽愈益频繁,声势也更为浩大,但都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镇压,被迫流亡异乡,流散世界各地,这种经历使犹太教的思想内蕴也发生了重大变异。

犹太教与古代巴比伦、希腊、罗马等各古代宗教一样,都有“救世主” 的观念。但犹太教宣扬的“救世主”并不像其他宗教一样指一位神,而是指神所造就的一个特殊人物,即弥赛亚。在公元前后,希望民族再度辉煌的犹太人热切地盼望弥赛亚降临。但是这位弥赛亚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人们却各执己见。《以诺书》与《但以理书》一脉相承,强调“人子”观念,认为弥赛亚是一位从天而降的超自然的人物;《所罗门赞美诗》发挥了以赛亚等先知的预言,认为弥赛亚是一位普通的君王,是以色列古代大卫王的后裔, 犹太民族的领袖;艾赛尼派则认为弥赛亚是一位特殊的受难领袖,虽然已经被处死,但一定会再临人间施行审判。

无论如何,这位弥赛亚是一位救世主,也是一位民族领袖,他将降世救助犹太人挣脱异族的枷锁,重建独立王国。这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反映在死亡观念上,就表现为犹太教并不强调死后的天堂乐园,也不重视地狱火湖。死亡在犹太教的古代信仰中,只是一场灾难,因为它中断了生命与光明,它的唯一好处仅在于它是一个人一切苦难的结束。至于死后世界是什么样子, 死人复活等等,从先知们很少论及的事实来看,人们显然不大关心。

然而,随着重建独立王国愿望的破灭,民族灾难的日愈加重,为摆脱压迫而祈求超自然力帮助的观念,景仰救世主——弥赛亚的观念与日俱增,更多的犹太人寄希望于神的力量施行拯救。这一思潮在罗马统治时代尤为盛行。与此同时,在犹太教中还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与弥赛亚观念密切相关的另一个观念,即有关未来的世界末日说。《但以理书》曾用 4 个巨兽隐射

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 4 个异族统治者,认为末日到来时将有一次最后的战争,以色列人作为义人将最终取得胜利,出身为约瑟后裔的救世主将审判世人、消灭地上一切罪恶苦难、并在地上建立千年太平统治。《以赛亚书》则预言世界末日将是上帝统治的太平世界:

“到末日,上主的圣殿山必要矗立在群山之上,超乎一切山岳,万民都要向它涌来⋯⋯他将统治万邦,治理众民,致使众人都把自己的刀剑铸成锄头,将自己的枪矛制成镰刀,民族与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民不再学习战斗。”

与这种末日论相关联,人们遂渐形成某些关于冥界境遇、死者复活的信仰。公元前 1 世纪的夏迈派教师认为,义人的灵魂将进入乐园得享永生;恶人的灵魂将在阴间“盖兴诺姆”受苦直至消灭;一些既做过好事、又做过坏事的中间分子则先在阴间经受一段磨炼,待灵魂净化后也能升入乐园。希列尔派教师则认为恶人的灵魂经过受苦磨炼净化后也能升入乐园。二派观点经过论辩,希列尔派的主张占了上风,成为此后《塔木德》犹太教的基本主张,

① 阿巴·埃班:《犹太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118 页。

① 《以赛亚书》,第 2 章。

即在另一个世界里,人人都有份。

公元 1 世纪下半叶,犹太历史著述家约瑟福斯曾列举犹太教的基本信仰有:灵魂不灭、最后审判、赏善罚恶、彼岸世界等。这些新的观念的产生, 既得益于以色列民族,即是以色列民族对自己民族命运做出的认知文化的调整,也得益于以色列民族与其他民族长期的交流,共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