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的乖巧
因为他是血统工人,又有点文化,所以虽在基层,仍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和重视。他也很快就摸到了斯大林的脾性,于是不断吹捧恭维斯大林,一直奉承到肉麻的程度;同时想方设法给自己创造优良声誉,以便给斯大林以“好”的印象,博得斯大林的欢心。
1938 年苏联肃反扩大化,乌克兰共和国主要领导人全部被整掉了。赫鲁晓夫却被提拔上来当了第一把手。这个位子和斯大林的距离大大接近了一步。这时他对斯大林吹捧到了无耻的地步,喊什么“斯大林是我的生身父亲”, 称斯大林为“亲爱的爸爸”。斯大林则认为赫鲁晓夫“对党忠诚”、“对国家负责”他又是工人出身,因而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1940 年初就把赫鲁晓夫调到莫斯科,任首都市委第一书记,随即又进入了党中央政治局。赫鲁晓夫钻营成功了。
进入上层的初期,赫鲁晓夫在众多革命者前辈面前,只能是挟着尾巴做人。毛主席访苏期间,在一些大的聚会中,他总是躲在人身后,坐在一个角落里,不被人们注意。但他的这些表现,倒很可能恰恰使斯大林对他增加了好印象。
1952 年,苏共召开第 19 次代表大会,以刘少奇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参加了。大会政治报告之后,当进入具体的人事安排和工作的调整,并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时,各国共产党代表团暂时退席休息。斯大林本来答应我们三天之后同我们会谈。但在人事安排上,却遇到了出乎斯大林意料之外的麻烦。
人事安排的中心问题是选择斯大林的接班人。斯大林想让赫鲁晓夫往中央总书记,但其他中央委员了解赫鲁晓夫的为人和能力,出于慎重和负责的态度,纷纷发表不同意见,即多数同志不同意赫鲁晓夫提任总书记一职。为此事争论不休。
我们等了 5 天,仍未安排同斯大林的会谈。一天傍晚,斯大林给刘少奇打来电话,谈了很长时间,大致介绍他们争论的焦点,他说:我们被弄得“鬼吹火”,在人事安排上遇到了麻烦,分歧很大,至少要 20 天到一个月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其它许多工作安排,目前还谈不上。他自己也感到了十分疲劳。所以他希望中国代表团的同志到南俄去休养若干天,大约一个月以后,待你们返回莫斯科,再安排我们的会谈。
于是刘少奇利用这个时间,同印尼(艾迪)、日本(野板参三)、越南
(胡志明、范文同)等国共产党代表团举行了一系列会谈。邓小平和我先期回国,留下林莉莉任翻译。
对于斯大林的接班人选,我们中国一些同志认为应该是莫洛托夫,但莫洛托夫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年龄也大了,自己也应该退下来,赫鲁晓夫也就利用这一点,积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