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民主的榜样
中国共产党 1936 年 8 月致书中国国民党时,希望中国能成立一个“真正救国救民”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宣布:“在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①1936 年 9 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中又明确规定了以上内容。 1937 年 2 月,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 5 项要求 4 项保证。其中表示:“为了团结全国一致抗日”,“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民主制度”。1937 年 2 月 2 日,陕
甘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特区。同年 5 月 1 日陕甘宁特区改称陕甘宁边区。同月成立了边区议会。9 月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
中国共产党要把边区建设成为抗日的民主政治的模范地区的指导思想是非常明确的。 1937 年 5 月 10 日,中共领导人在苏区党代表会议组织问题报告中明确指出,在争取国内和平,争取实现创立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党在苏区中的基本任务就是“把自己在政治上获得领导影响的区域创立成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政治与军事准备及动员的模范区域,成为实施民主共和制度的模范的区域。越是争取抗日战争及目前革命阶段上无产阶级领导权之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报告还分析了在陕北建立民主模范区的优
① [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毛泽东思想》,1947 年。
②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667 页。
①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1 卷,第 82—83 页。
点和弱点,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可见,在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把自己领导的地区建成抗日民主的模范区域,是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方面。
同时,在边区树立起民主的旗帜,有利于推动全国的民主化。中国是缺乏民主的国家,国民党当局长期坚持一党独裁统治。在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的情况下,国民党虽然在某些方面也做出民主姿态,给予人民一些民主权利,但总的来看还是坚持着片面抗战,即不发动人民群众,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错误路线。在这种情况下,边区的民主政治,可以给全国人民以希望,推动国民党政治上的进步。1938 年 7 月 2 日毛泽东接见访问延安的世界学联代表团柯乐满、雅德、傅路德等人时谈到:民主制度在外国已是历史上的东西,中国则现在还未实行。边区的作用,就在做一个榜样给全国人民看,使他们懂得这种制度是最于抗日救国有利的,是抗日救国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就是边区在全国的意义与作用。
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而最重要的就是边区的民主选举制度。各级政府都是由人民投票选举的。有人说知识落后的农民不能实行选举制度,毛泽东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边区实行的民选,结果是每个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的。人民选举出来的他们喜欢的人去办政府的事的时候,这些人民代表办得很不错。这说明民选制度比派官办事制度要好得多,对于动员人民力量参加抗日战争,特别积极而有效。边区民主制度与过去苏维埃的不同是扩大了选举与被选举的范围,即不管是工人、农民、妇女,还是知识分子、学生、商人或有产者,只要不反对抗日而年满 18 岁者,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与此同时,边区人民享有充分自由。只要在抗日原则下,不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知识分子、妇女、儿童以及宗教团体、自由职业者的团体, 都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积极扶植和帮助他们,使他们更普遍的发展下去。只是对汉奸要加以限制,不给他们以任何自由。正如毛泽东对到延安访问的美国人士所说:“我们的经验证明,中国人民是了解民主和需要民主的,并不需要什么长期的体验、教育或‘训政’。中国农民不是傻瓜,他们是聪明的,象别人一样关心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你们可以在我们的地区里看到这种不同之处——人民是生气勃勃,富有兴趣和十分友好的。他们具有人类抒发情感和精力和机会,他们已经从沉重的压迫底下解放出来了。”①边区充满着一种民主的空气。政府与人民、军队与人民、军队内部等等都以民主的精神为原则。政府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军民关系亲如一家,军队内部宫长与士兵打成一片。边区的教育,同样是抗日的、民主的。边区的经济也是这样, 以有利抗战为主旨,而以民主精神经营之。边区的合作杜、边区实行耕者有其田后的农业生产,都是按照民主精神,既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同时又有利于抗日事业。实行民主制度是边区的特点,毛泽东希望边区的民主制度能逐步地普及于全国。毛泽东指出,边区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与中国其他部分一样在中央政府领导之下。但它有一点不同,它是实行了民主制度的区域。毛泽东既希望边区的民主制度能推广到全国去,但又指出这种推广有赖于全国人民对民主制度的切实了解。群众认为可行,然后才能实行。所以毛泽东欢迎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的人都来边区看一看,看看这里的民主制度与抗日
① 《党史通讯》第 20~21 期合刊,1983 年 11 月 5 日。
精神,这样不仅可以扩大边区民主的政治影响,同时还可以请这些观光者、访问者指出边区工作的缺点、弱点,以便改正。边区的民主特别是民主的制度是全国的榜样,值得全国人民仿效和参考。毛泽东认为,全国都应该采取这个制度,应该把抗日战争与民主制度结合起来,以民主制度的普遍实行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相信:“如果全国人民都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充分自由,全国军队中官兵打成一片,军民又打成一片,全国教育也以民主精神实行之,全国经济建设发动了人民的力量并与改良人民生活相联结,全国各级政府都实行选举制度,并有各级人民的代议机关”,“那战胜日本就指日可期了”①。
毛泽东坚信民主制度将要从边区发展到全国,即由局部到全局,由地方到中央,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火。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主共和国不是一下子来的,将来许许多多地区性的“民主共和国”和省份合起来,再成为全国性的民主共和国。正如刘少奇 1940 年 12 月在《论抗日民主政权》中所分析的:“在中国,民主共和国的具体的建设道路,可能是由地方到中央到全国, 可能要经过长期的奋斗过程。因此,在敌后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有着推动全国民主化的重大的模范作用。”②毛泽东也在 1941 年 5 月指出:“各根据地的模型推广到全国,那时全国就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③
毛泽东不仅极力推动抗日战争时期民主运动的发展,而且思考着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前途。1938 年他在回答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以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的问题时,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民主国家。” 他以极大的兴趣,描述了这个民主国家的主要特征,而这些特征,在边区的民主制度中或多或少地都可以窥见影子。可以说,毛泽东在致力于边区民主制度的建立时,就是以这个民主国家为理想模式的。虽然这个模式本身还比较粗略。毛泽东当时指出,“在这个国家内,有一个独立的民主的政府,有一个代表人民的国会,有一个适合人民要求的宪法。在这个国家内的各个民族是平等的,在平等的原则下建立联合的关系。在这个国家内,经济是向上发展的,农业、工业、商业都大大地发展,并由国家与人民合作去经营,订定八小时工作制,农民应该有土地,实行统一的累进税,对外国和平通商, 订立互利的协定。在这个国家内,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完全自由,各种优秀人物的天才都能发展,科学与一般文化都能提高,全国没有文盲。在这个国家内,军队不是与人民对立的而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① 从前边所介绍的边区的民主制度看,这个自由平等的民主国家事实上已在边区这个局部开始建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成为全国人民仿效和参考的榜样。
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希望,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所希望和力争的。他曾以毕生精力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新式的民主共和国。因为有了这个国家,中国就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变成一个新的中国。因此,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所进行的民主试验,是民心所向, 它一定会普及中华大地。国外有学者认为毛泽东 1938 年描述的这个民主国家
① 《毛泽东文集》第 2 卷,第 130~131 页。
②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 176 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785 页。
① 《毛泽东文集》第 2 卷,第 134 页。
的模型没有新意,如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认为,毛泽东在这里对现代国家的描述,代表了 1949 年前毛泽东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想像,这一想像“相当地平淡无奇”②。这是有欠公允的评价。毛泽东的这一设想如果与已经相当完备的西方民主制度相比是较粗糙,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经过几千年漫长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近代又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情况,特别是考虑到民主和民主制度在中国是自戊戌变法以来才成为中国先进人士追求的主要目标;考虑到抗日战争初期逐步在共产党领导的有限区域和较小范围内建立了真正民主制度的情况,那么就不能也不应否认毛泽东这一设想的重大意义。这一点, 只要悉心观察一下当时人们的心态,特别是为数众多的青年知识分子对延安怀有的那种崇敬而向往的心情就一清二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