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上的乌云

1959 年 7 月 2 日至 8 月 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庐山召开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统一全党对形势的认识,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若干具体政策,进一步纠正“左”的倾向,动员全党完成 1959 年的“大跃迸”任务。会议进行的前半个月还很正常,大家轻松愉快,称之为“神仙会”。7 月 16 日起,会议开始转向,进而开成了错误批判“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会议。一时间,庐山乌云翻滚,一场错误的斗争在党内展开。

导火线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彭德怀 7 月 14 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本来,彭德怀是想找毛泽东当面谈谈自己的意见,但去了一趟毛泽东的住处,正遇毛泽东休息,于是彭德怀便改用写信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彭德怀的信在肯定 1958 年成绩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大跃进”以来党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及其原因。信写好后交给毛泽东,在程序上完全符合党的组织原则。但毛泽东则不以为然。他认为信中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其中所列“大跃迸”的种种问题,并没有超出中央八九个月来所一再讲的。而彭德怀在过去的历次会议上“不提意见”,现在“搞这一手”,是动机不纯。7 月 16 日,毛泽东把彭德怀的信加上《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印发与会者,彭德怀对此作法很有意见。他写信给毛泽东,主要是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和人民的愿望要求,提供毛泽东个人参考,而不是作为什么意见书提出, 也没有准备印发给大家。尽管如此,彭德怀开始还可以在小组会上进行申辩。周小舟、黄克诚、张闻天等同志还在会上发言赞成彭德怀情中的意见。

7 月 23 日,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发表长篇激烈的讲话。说他看了一些文件和材料,听了一些谈话,“感觉到那么两种倾向”。一种是“触不得”, “一触即跳”。毛泽东对这种倾向虽有批评,但更多的则是撑腰打气。他对有这种倾向的同志说:“话有三种”,坏话好话都要听,对于坏话要“硬着头皮顶住”,“神州不会陆沉,天不会塌下来”,因为“我们做了一些好事”, 腰杆子硬。对另一种倾向即他认为的右的倾向,毛泽东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② 《毛泽东选集》第 5 卷,第 485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第 273 页。

他说:“我劝另一部分同志,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不要动摇”,不要“扭秧歌”,要注意“讲话的方向问题”,①对彭德怀的信,毛泽东逐一驳斥了他认为错误的观点。

关于“小资产阶级狂热性”。毛泽东说:“五亿农民的大多数,非常积极,办食堂,搞大规模协作”,为了摆脱贫困,他们“想搞多一点,想搞快一点”,“你说这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呀?”对于“广大的群众运动,不能泼冷水!”“只能劝说,同志们:你们的心是好的,但事实上难以办到,不能性急,要有步骤。”毛泽东对公社化运动中刮的”一平二调三提款”的“共产风”有意见,认为“其中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必须“坚决纠正”②。但总的来说,毛泽东不同意彭德怀批评小资产阶级狂热性,认为如果要批,连马克思也得在内。

关于“有失有得”。毛泽东认为彭德怀信中把“得”放在后,“失”放在前是斟酌了的。而实际上原稿上是“有得有失”,彭德怀的随行参谋在誊稿时抄错了。毛泽东认为,说有失有得,是对大跃进的错误态度,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的性质”,是“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在帝国主义和国内资产阶级的压力之下右起来了”③。

毛泽东认为彭德怀的方向有问题,虽然还不是右派,但已“相当危险”, 他“自己把自己抛到右派边缘,只差三十公里了”。后来又说只差 50 米了④。

毛泽东讲话时火气很大,一开始就缺乏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他说:“你们讲了那么多,允许我讲个把钟头,可不可以?吃了三次安眼药,睡不着,” 显而易见,毛泽东对彭德怀信中提出的问题触动很大,对 7 月 23 日前会议的讨论情况也有不满之处,因而才感情冲动他讲了这么一番开场白。他在讲话中谈到:听不得坏话不行,要养成习惯,我说就是硬着头皮顶住,无非是骂祖宗三代。我青年时代也是听到坏话就一股火气。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先犯我,我后犯人。这个原则,现在也不放弃。这些在气头上说出的话,难免伤人。尤其是毛泽东把抗战时期对国民党斗争时的自卫原则在这个会上提出,这就把彭德怀的提意见当作是“犯”他,而且暗示他已准备反击了。

  1. 月 26 日,会议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对事也要对人。同时印发了毛泽

东对《李云仲同志的意见书》的长篇批示,作为他 7 月 23 日讲话的补充。指示指出:“现在党内党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事物,就是右倾情绪、右倾思想、右倾活动已经增长,大有猖狂进攻之势。”“这种情况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反右必出‘左’,反‘左’必出右,这是必然性。时然而言,现在是讲这一点的时候了。”①右倾已成为毛泽东眼里的主要危险,庐山会议的气氛为之一变。会上对毛泽东的讲话和指示出现了“一呼百应”的状况。各小组会上, 普遍批评彭德怀的信是原则错误、方向错误,没有人对毛泽东发动批判彭德怀的行动提出异议。

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也动了感情。他说,“华北会议骂了我四十天娘,

①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81~287 页。

②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860 页。

③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861 页。

④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春秋出版社等 1989 年版,第 172 页、第 244 页。

①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862 页。

难道庐山会议骂你二十天娘还不行?”据薄一波回忆,1945 年的华北工作会议对彭德怀的批评确有过火的地方,但作为一个老党员,把上级和同志的批评称为“骂娘”确实不妥,彭德怀以此来类比自己在庐山会议上的作法是骂娘也是不应该的。毛泽东也很反感地提出:“我们欠了二十天的帐,我看要补足二十天,还是要四十天”,还说要“再加五天”,“满足骂娘的欲望”②。双方的不冷静,使庐山会议斗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会议步步升温。7 月 31 日和 8 月 1 日,中央常委连续两次开会批判彭德怀,实际上是算“历史总帐”。毛泽东指出,彭德怀的世界观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经验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主义。说彭德怀 31 年来,在各次错误路线中都犯了错误;又说彭德怀与他的关系是“三七开”,即三分合作, 七分不合作。会议认定彭德怀的信是“右倾机会主义的纲领”,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结成“反党集团”,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有目的的活动,矛头指向党中央、毛主席和总路线;并说彭德怀是“伪君子”、“阴谋家”、“野心家”。林彪在会上说:彭德怀参加革命“包含着很大的个人野心,个人欲望,个人要求,他是想来当个大英雄”。“毛主席是个真正的大英雄,他也觉得他是个大英雄,两雄不并立,因此,就要反对毛主席, 这是事情的规律。”①会议强调,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就是要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反对党的分裂而斗争。

  1. 月 12

    日,八届八中全会开始。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指出庐山会议不是反“左”的问题,而是反右的问题。因为右倾机会主义在向着党,向着党的领导机关猖狂进攻,“把结论引导到路线错误,领导机关错误”。毛泽东讲话后,先开小组会,后开大会,其中心内容都是揭发、批判彭德怀等四人, 其倾向是“一边倒”,几乎是异口同声,各种各样的政治帽子纷纷飞向彭、黄、张、周。全会完全成了批判会、斗争会。虽然大家口头上都说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但实际上却重复了历史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错误。

8 月 2 日,毛泽东写给张闻天一封信,字里行问夹杂着冷嘲热讽。他写道:“承你看得起我,打来几次电话,想到我处一谈。我愿意谈,近日有些忙,请待来日。先用此信,达我悃忱。”毛泽东在信中还毫不客气地用带有质问的口气说:“怎么搞的,你陷入那个军事俱乐部去了。真是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张闻天没有得到向毛泽东当面谈情问题的机会,反而成了所谓“军事俱乐部”的要员。

在当时的气氛下,彭、黄、张、周很难客观他讲清事实,分清是非。彭德怀在 8 月 7 日的小组会上说:“我说我是野心家,想把毛泽东赶下台,我可不能那么讲。”①在毛泽东的崇高威望和尖锐的批评面前,在小组。大会的严厉批判、斗争面前,加上一些好心人的规劝,彭德怀等采取了“要什么给什么的态度”,一次又一次的检讨。但要“过关”却难上难。

8 月 16 日,八届八中全会的最后一天通过《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历数彭、黄、张、周的错误,并决定把他们调离原工作岗位,同时保留其在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中的原有职务,以观后效。全

② 簿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880 页。

①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863 页。

① 簿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865 页。

会通过的《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决议指出,“右倾机会主义已经成为当前党内的主要危险”,“保卫总路线,击退右倾机会主义的进攻,已经成为党的当前的主要战斗任务”。经过毛泽东反复修改的这一决议,一方面指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了资产阶级的影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向党的大多数、党的领导机关和党的总路线乘机进攻”,“带着猖狂性质”,但同时又指出这种矛盾现在还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如同1957 年资产阶级右派猖狂进攻那样的敌我矛盾,还有把他们争取过来重新合作的可能②。

庐山会议通过各项决议、行将结束时,毛泽东发表了一番对会议结果甚感满意的谈话,他说:“看来,这次庐山会议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总结经验应该是这样总结法才好。头一个阶段,还照我们那个老轨道,那个总结法不对头。后来出来了对立面,引得我们大家注意了,那个时候起草的 19 个问题, 那些东西都放到第二位去了。总结经验应该像刚才通过的这几个文件这样的总结法,就是锋芒向着反右,反右倾,鼓干劲。”又说:“目前形势主要是反右倾,鼓干劲”,这次庐山会议“把这个问题解决了”③原来准备纠“左” 的庐山会议就这样转变成了一次“反右倾”的斗争,其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最为严重的是党内民主原则受到极大破坏,毛泽东曾正确地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①但党内如何开展思想斗争呢?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还是“团结——批评——团结”,这是对待党内不同意见包括错误观点的两种态度,两种方法。毛泽东历来提倡党内民主,提倡讲真话,讲实话,要求领导人要善于倾听不同意见,“有则改之,元则加勉”。即使是在庐山会议初期的 7 月 4 日,毛泽东在住处同王任重等同志谈话时,还念起明代杨继盛(号椒山)的两句诗:“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并说这是椒山先生的名句,他从青年时代就喜欢,且照此去做。②遗憾的是,他在庐山会议上却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没有能以虚怀若谷的胸怀去倾听彭德怀的意见。

毛泽东多次讲,在党内不能搞家长制的领导,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对人民对同志,不能压服,只能说服,要以理服人,因为党内都是平等的同志关系。1959 年 4 月初他在一次会议上讲到党内民主生活时还带着歉疚的口气说:我这个人也有旧的东西。比如有一次,我的弟弟毛泽覃同志和我争论一个问题,他不听我的,我也没有说服人,就要打他。他当场质问我:“你怎么打人?”事后,他还在一些人面前讲我的闲话,说:“共产党实行的是家法,还是党法?难道我不同意他(指毛泽东)的意见就打人?如果实行家法, 父母亲不在,他是哥哥,也可以打我。”可见毛泽东自己觉察到自己身上还残存着某些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

为什么毛泽东不能在民主问题上言行一致,始终如一呢?为什么他可以把党内民主的道理讲得很深、很透,可在实践中有时却并不是很民主呢?有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12 册,第 510 页。

③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865~866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306 页。

②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876 页。

人说这是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庐山会议上,毛泽东的这种矛盾确实明显的表现和暴露出来。一方面,他真诚地敬佩古人虚怀若谷的胸怀,一方面又不能容忍彭德怀提出不同意见。问题的症结何在呢?应该看到,毛泽东在主观愿望上是要奉行民主原则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毛泽东却因为对客观实际作了不正确的估计,所以采取了恰恰是背离民主原则的做法。造成这种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罪魁祸首是主观主义。主观主义严重地妨碍了毛泽东正常的思考,才使他得出错误的结论。

毛泽东并不否认自己存在的错误。大跃进出现失误后,毛泽东一再表示: “一九五八、一九五九年,主要责任在我的身上”,“说我是主席,不能驳, 我看不对。”①在驳斥彭德怀信的时候他也承认,大跃进中有“一平二调三提款”的“共产风”。但他承认有不足,仅限于承认他所认识到的不足。对彭德怀意见中提出的他没有觉察出的问题,则拼命“护短”,听不进批评。这主要是思想认识的问题,同时也有工作作风的问题。如果他在思想认识上能与彭德怀一致,那就不会不接受彭的意见;如果他的工作作风民主,也不会听到不同意见就大动干戈,不惜“上纲上线”。而他之所以对党内不同意见分歧大加鞭挞,主要是思想认识的问题。他坚信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是正确的,不容怀疑的。他没有理解彭德怀的一片苦心。实际上彭德怀也没有想要彻底否定三面红旗,而是想尽力去维护和完善它。双方的根本政治立场本来没有什么原则分歧,但毛泽东却误以为对方是自己的“对立面”,是想出来收拾时局,“轰掉”庐山。

毛泽东之所以理直气壮地批判彭德怀,是他认为自己代表着革命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当庐山会议后期有人整理出一份《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的材料,里面收录了马

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几段话,毛泽东看到后非常高兴。他称这是几挺机关枪,几尊迫击炮,“向着庐山会议中的右派朋友们,乒乓乒乓地发射了一大堆连珠炮弹”。他在这份材料上写下这么一段话:“共产党内的分裂派, 右得无可再右的那些朋友们,你们听见炮了吗?打中了你们的要害没有呢?”毛泽东认为是打中了“要害”的。“据说你们都是头号的马列主义者”, 那么好吧,“请你们看看马克思和列宁怎样评论巴黎公社,列宁又怎样评论俄国革命的情况吧!”

从毛泽东的批语看,他认为彭德怀等人的要害就是不能正确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因而才会说“大跃进得不偿失,人民公社搞糟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都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表现”。须知这些在毛泽东眼里都是人民群众“伟大决心和伟大智慧的表现”①。1959 年 9 月 27 日,正在访华的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苏斯洛夫对陈云说:中国的大跃进、人民公社是超越社会主义发展的。毛泽东也许从中觉察到苏联对我国的大跃进、人民公社有看法。他对 9 月 30 日来华访问的赫鲁晓夫特意解释道:我们的人民公社不是从上面布置下去的,是群众自发搞起来的,应该支持。毛泽东那义正词严地批彭德怀,批右倾,在他看来都是为着维护群众的积极性,是站在群众一边的。

庐山会议这一场斗争,在政治上的严重后果就是把阶级斗争从社会上引入了党内乃至党的最高领导层,破坏了党内民主。在毛泽东眼里,之前的反

①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875~876 页。

①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867 页。

右派斗争是社会上的阶级斗争,而庐山会议则是这一斗争在党内的继续。8 月 16 日,毛泽东在《机关枪和迫击的来历及其他》,提出了他对阶级斗争的“新”理解、“新”观点,即中国、在党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看来还得斗下去,至少还要斗二十年,可能要斗半个世纪, 总之要到阶级完全灭亡,斗争才会止息”。这一观点混淆了党内不同意见斗争与社会上阶级斗争的区别,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发展到党内,开了恶劣的先例,造成了党内民主制度、民主生活的巨大创伤,还埋下了为批判党内“走资泳”而发动“文革”的种子。不仅如此,庐山上的“反右倾”斗争还打断了在经济建设方面纠“左”的积极进程,使“跃进”高潮持续不已。“左”倾错误再度泛滥的结果,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严重局面继续加剧, 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1959 年至 1961 年三年间,人民生活极为困难。毛泽东发动反右倾斗争的失误是严重的,教训也是沉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