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792~793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 5 卷,第 325 页、第 358 页。
③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791~792 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 5 卷,第 358~359 页。
毛泽东是“双百”方针的创议者。他把中国古代就流行于民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句成语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作为我国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一项基本方针。这一方针,充分而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即己提出的“文化上的民主”思想,当然是建立在更高的认识水平和理论基础之上的,具有极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的方针。
1951 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泽东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题词。这是他首次提出“百花齐放”,主要是针对戏曲创作和表演而言。1956 年 4 月 28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到过这件事。他说,“百花齐放”是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座中有人说:是周扬提出来的。毛泽东接着说,人们要我写字,我就写了这两句话:“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1953 年,中央责成中宣部成立一个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 研究学术界在中国古代史分期上所有的不同看法,陈怕达向毛泽东请示研究委员会的方针时,毛泽东说要“百家争鸣”。据黎谢遗著《毛泽东与“百家争鸣”》一文回忆,毛泽东在 1956 年前不止一次地就历史问题研究提到“百家争鸣”。
陆定一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回顾》一文中提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把“百家争鸣”作为科学工作的方针是在 1952 年 2 月中南海颐年堂开会时决定的。当时,学术界存在不同学派和不同意见的争论。陆定一认为,“各门学科,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可以有学派的。学术与政治不同,只能自由讨论,不应该用戴‘政治帽子’和‘哲学帽子’的办法,打倒一个学派,抬高一个学派”。陆定一在这次会议上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告了这些情况和他的意见。他认定:“就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对科学工作采取‘百家争鸣’的方针”①
1956 年 4、5 月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被完整地确定为党在科学文化工作中的一条基本方针。4 月 25 日至 2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4 月 27 日,陆定一发言说:“对于学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性质的、艺术性质的、技术性质的问题分开来。”他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 社会进化只能帮助它发展”。“因此,把那些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4 月 28 日,陈伯达发言:毛主席给文学艺术界提出的“百花齐放”这个口号,现在看来,起了很大的作用,成了艺术界的群众运动。我觉得,在文化科学问题上,恐怕基本上要提出这样两个口号去贯彻,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个在艺术上,一个在科学上。同日,毛泽东作总结讲话。他在第五点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②这次讲话首次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完整地表述和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发
展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
1956 年 5 月 2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作总结讲话时谈到,“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因为 4 月 28 日毛泽东讲到“百花齐放”时有人说是周扬提的,所以这次毛泽东说:“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的。”他还充满激情他讲道:“现
① 《党的文献》,1990 年第 3 期。
② 《党的文献》,1990 年第 3 期。
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也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学派。就是社会科学,也有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谈。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①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不是偶然的。当时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正在向社会主义建设转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基本方针。在科学文化领域,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要实行“双百” 方针,以繁荣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方面。同时,怎样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文化,都需要探索,需要以苏联的某些教训为鉴戒,总结我们的经验。“双百”方针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体道路的探索。其次,“双百”方针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在艺术性质、学术性质问题上的矛盾,对于克服科学文化领域内某些“左”的思想影响, 克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某些粗暴作风的影响也是很有意义的。
“双百”方针的提倡,活跃了思想文化界,也引起了一些党员干部的非议。有的党员干部对“双百”方针持怀疑和抵触情绪,他们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认为“双百”方针提出后,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越来越少人提倡了。他们批评“有些人以为国家己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只需要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就可以不必强调了”,结果,”真正反映当前重大政治斗争的主题有些作家不敢写了,也很少有人再提倡了”,“文学艺术的战斗性减弱了, 时代的面貌模糊了,时代的声音低沉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在文学艺术这面镜子里光彩暗淡了。”①
1957 年 3 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对这篇文章多次提出了批评,认为文章对形势的估计是错误的,思想方法是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片面性的,无非是阻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说他们“粗暴不讲理”,“不相信人民,不相信人民有鉴别力量”。毛泽东还严厉批评《人民日报》在发表这篇文章后长期不表态,是“死人办报”②。1957 年 8 月 21 日,文章的作者在《人民日报》上作了自我批评。
毛泽东不仅制定“双百”方针,指导全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以身作则,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还在 1956 年初,当时在中国讲学的一位苏联学者向中国陪同人员谈他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孙中山的世界观的论点的不同看法。毛泽东得知此事以后,专门致信刘少奇、周恩来等:“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因此,不要向尤金③谈此事。如果国内对此类学术问题和任何领导人有不同意见,也不应加以禁止。
① 《党的文献》,1990 年第 3 期,第 20~21 页。
① 《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人民日报》,1957 年 1 月 7 日。
②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 574 页。
③ 尤金,当时任苏联驻中国大使。
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④毛泽东并不认为苏联学者不同意他的观点就有损领袖形象和威信,就需要采取措施去禁止不同观点的讨论。相反, 毛泽东是抱着平等的态度,采取民主的作风去对待不同意见的。毛泽东对这件事的处理,反映了他一贯的学术作风和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的民主精神。
中共八大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写入八大文件,使它正式成为党发展科学和文艺事业的正确方针。八大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科学上的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 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用行政的方法对于科学和艺术实行强制和专断,是错误的。”①这一方针直到今天仍然是正确的。但是,“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却受到“左”的错误干扰,日益强调“锄毒草”的方面。到“文革”期间,“双百方针”更是受到严重冲击和彻底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双百”方针才得到恢复,并得到更自觉、坚定的贯彻。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也得以进一步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