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整力量结构

为了适应未来作战任务的变化和军队规模的缩小,不少国家正在或正准备从军事力量的总体结构人手进行重大调整。

首先是精简指挥机构,改革指挥体制。

指挥机构是总体力量结构的龙头,各国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指挥机构进行精简改革。一是压缩和减少各级指挥机构的编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调整、精简各级指挥机构的构成形式和机构数量,力求减少指挥层次、增强指挥效能。比如,在这次裁军浪潮中,多数国家都把裁减统帅机关和各级部队机关的编制人员作为重点之一。法国陆军已裁减了 13%的机关行政人员。美国已经裁减了一批军以上司令部机关,并计划将原来的五大战区总部和五大特种司令部,重新改组为八大司令部。除基本保留原“航天司令部” 和“军事运输司令部”外,将重新组建“大西洋部队司令部”、“应急部队司令部”、“重组部队司令部”、“战略核部队司令部”和“研究与发展司令部”。最近北约也已撤消海峡盟军司令部及其下属的防空司令部,并压缩欧洲盟军司令部的编制。法国还合并了野战军与军区、师与军分区的指挥机构。英国陆军计划将 9 个军区减少到 5 个。日军也已将步兵师改为师、团、连三级指挥,取消了营的层次。美国的战区六级指挥体制,也已减少为四级。

其次是重新筹划部队编成,进一步协调军兵种关系。

外军普遍认识到,现代战争是诸军、兵种实施的联合作战,是陆、海、空、天一体的多维作战,只有确当地编组部队,使各军兵种密切协同,才能取得胜利。目前主要的调整倾向:一是对各军、兵种的比例关系进行适当调整,普遍增加了机动性强的军、兵种所占的比例。例如韩国将调整陆、海、空三军比例,由目前的 88:5:7,调整为 78:10:12。印度陆军将把机械化和装甲部队在师级部队中的比例由 10%增至 35%;美国陆军计划到 1995 年将快速反应部队在作战部队中的比例由 20%增至 40%;美、英、德、法,日等国的陆军航空兵编制也正在逐步扩大之中。二是对军兵种的构成方式和数量进行适当调整。有的国家(如俄罗斯等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对将来到底应设几个军种正在重新论证;有的国家(如美国)还有可能根据高技术战争的需要考虑建立新的军种(如“天军”);有的国家(如美、英、法等国) 还有一种设想,即打破军兵种分立的体制界线,使军队按战略、战役、战术等不同的任务与要求,形成不同层次的“结构与任务一体化”部队,平时就设有陆、海、空统一的指挥机构,使诸军兵种在体制上融为一体。三是对战斗兵种与保障兵种的构成比例和构成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各国普遍将分散管理的后勤单位改为集中管理,并适当增加后勤部(分)队的实力。如日军已将军、师两级的军械队、补给队、运输队和卫生队合编扩充成一个后勤支援团,大大增强了后勤支援能力。

再次是突出重点,分层次建设总体力量。

为了适应未来以应付局部战争为主、预防大战为辅的新形势,外军在进行宏观结构调整时,已开始将整个军事力量从总体上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

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分别加以建设。

第一个层次是快速反应部队。它是主要用来应付地区冲突和同部战争的应急部队,因此也是各国正大力发展、不断加强的重点部队。该部队要求有最快的机动能力、最强的突击能力和最活的应变能力,要能起到“拳头部队” 的作用。该部队一般在人员选配、武器装备和经费开支等方面都有特殊的待遇。因而,在训练水平和战备等级方面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它们一般都成了各国的尖刀部队或中坚力量。

第二个层次是一般战斗部队。平时主要负责日常巡逻、守卫和威慑可能的敌人等任务;战时支援快速反应部队并担负主要作战任务。它是各国现役部队中最基本的主力军,要求有较全面、持久和过硬的作战能力,要能有效接替快速反应部队,担负起解决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主要职责。在训练水平、战备等级方面要求也比较高,仅次于快速反应部队。它们都是各国军事力量的主体。

第三个层次是后备役部队。由于平时各国都不可能保持太多的常备军, 所以后备役部队越来越成为各国总体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般数量较大,要求有相当的训练基础,起码的战备水平,一旦需要能较快形成顶用的战斗力。它们都是各国不可缺少的战略预备力量。

以上三个层次的力量划分方法正反映了外国总体力量结构的发展方向。比如北约,按新的军事力量调整方案,将逐步建成三种部队,一是“多国快速反应部队”,二是“主要防御部队”,三是“增援部队”。美国计划改组的八个司令部,实际上就是以三个层次的力量为基础的。其中应急司令部主要负责快速反应部队;大西洋部队司令部和太平洋部队司令部主要负责一般战斗部队;重组部队司令部主要负责现有部队的扩充和后备部队。英、法、德等国随着快速反应部队的建成和加强,也正形成这三个层次的军事力量。外国军事力量在结构调整方面的种种趋势表明,外军正力图从整体上全

面提高部队适应未来新形势需要的能力,努力争取未来战争的胜利和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