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苏联军事战略时期(1918~1991)

苏联军事战略是随着苏维埃国家武装力量的诞生和发展而同时形成、发展的;当然它也随着苏联及前苏军的彻底解体而完全终结。

在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1918~1920),苏联军民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和世界人民的支援下,经过三年的英勇奋战,终于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保卫了苏维埃政权。苏联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

执行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其主要特点是:战略目的明确,行动坚决;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周密考虑经济、政治、精神因素及其军事力量的对比;把陆军作为武装力量的基础;正确确定决定性方向或主要突击方向,将主要力量集中到该方向上;善于根据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战略行动类型和作战样式;高度重视战略预备队的建立和运用;强调游击战和正规战相结合;强调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

在和平建设时期(1921~19 狈)的前期,苏联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后来,鉴于德、意、日法西斯成立“反共联盟”,形成了战争策源地,苏联在执行和平政策的同时,加快了国防工业的发展,使军队的武器装备和组织体制得到了改进,并加强了边境地区的防御能力和军队的战斗准备程度。

这一时期,以伏龙芝、图哈切夫斯基为代表的苏军将领和军事理论家, 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国内战争的经验,预测到了未来战争具有世界规模,作战行动遍及陆地、海上和空中;由于军队广泛实现了机械化和摩托化,并装备了大量的新式进攻兵器——坦克和飞机,因此战争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军队能够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进攻战役。当时苏军认为战略进攻是基本的决定性的战略行动类型,基本上否定了战略防御的必要性。此外,由于当时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和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和军事理论家遭到清洗, 致使苏联军事战略理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这对苏军的建设及尔后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作战行动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1941 年 6 月 22 日爆发的苏联卫国战争是一场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空前残酷和激烈的生死大搏斗。苏联军民在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克服了战争初期的重重困难局面,经过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三个阶段, 消灭了法西斯德国的大量有生力量,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战争末期,苏军又进行了对日作战,为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战争过程中,苏军积累了组织与实施战略防御的经验与教训;解决了组织与实施战略进攻、战略反攻,以及组建和使用战略预备队的一些重大问题。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联装备核武器之前,苏联转入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苏联根据卫国战争的经验教训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实力政策, 组建具有军事对抗性质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后,苏联面临的军事威胁日益严峻。1952 年,苏共 19 大党章明确提出了“加强积极防御,防止敌人入侵” 的战略方针。在军队建设上,强调陆军是整个武装力量的基础,同时注意协调发展各个军兵种,积极研制核武器。苏联终于在 1949 年 9 月和 1953 年 8 月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由于当时斯大林推行个人专断作风,除他本人外任何人都无权过问战略问题。这使得苏联军事战略理论在这一时期明显落后。

1953 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国际国内政策出现了重大的调整。当时苏联不仅保持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地面部队,而且在研制和装备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954 年 9 月,苏军举行了首次核条件下的大规模实兵演习。1960 年 1 月,赫鲁晓夫在第四次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提出了“新军事学说”,即后来发展完善而成的著名的“火箭核战略”。该战略认为未来战争必定是全球性的火箭核战争。战争的初期将成为决定整个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基本的、决定性时期”。在作战方法上强调战略进攻,先发制人,依靠火箭核突击,

力图在战争初期速决取胜。在军队建设上强调优先发展核武器,同时极力贬低常规兵器的作用。这使得苏联的军事力量发展很不均衡,在战略使用上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以致于在 1961 年的柏林危机和 1962 年的加勒比危机中均遭到了惨败。

1964 年 10 月苏联领导更迭之后,苏联军事战略又进行了某些调整。这一时期苏联的军事、经济实力增长迅速,而美国则因越南战争而一蹶不振。这使得苏联具备了与美国一争高低的能力,因而它开始执行“积极进攻”军事战略:在军备建设上,以赶超美国为目标,全面争夺军事优势;在兵力部署上,以欧洲地区为重点,积极向外扩张;在战争准备上,既要打核战争, 又要打常规战争;在作战思想上,强调先发制人,突然袭击。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世界形势再次出现变化:苏联由于经济发展减速、向外扩张过猛而显得力不从心;美国在里根上台之后则对苏采取强硬政策, 在世界各地对苏进行反击。这使得 70 年代以来形成的美苏互攻的战略态势出现了有利于美而不利于苏的势头。

1985 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军事战略进入最后的一个阶段——“足够防御”阶段。在这一阶段里,苏联改变了对战争及其进行战争的方法等许多有关战略问题的根本性看法。这一战略认为,核战争和常规大战会毁灭人类,必须予以防止;军备应当“合理够用”,美苏之间应建立低水平的战略均势;战略防御是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非攻势防御是战略行动的基本原则。在这一战略指导下,苏联军队人员减少了 50 万,军事部署不断收缩,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对峙水平不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