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价
由于城市地域分异,在城市的不同地带进行着不同的经济、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的性质和强度差别,使得城市地域产生职能分异,引发不同的地价, 一般可按职能将城市土地分作六种类型:
图 4.6.14 城市地价的分异(据芝加哥大学地理系) 1)商业用地。大抵必须位于地形平坦、交通方便、行人众多或主要交通
交会点上。零售、批发和专业性服务又有个自不同的要求和偿付租金的能力。其中零售业的付租能力最大,一些较高级的专业性服务如律师事务所等也有很高的付租能力,它们都趋向于中心区位。
-
工业用地。一般来讲,工业用地对地形地质条件有较多要求。此外对动力、上下水及交通条件要求也很高。由于工厂占地大,污染多,付租能力低,因而多趋向于外围或郊区。小型工厂则有较大的弹性。
-
行政地域。往往处于交通方便和邻近其服务对象的区位,由于行政用地可以较少考虑租金制约,因而其分布较灵活。
-
住宅用地。几乎每一个城市中一半以上的土地都是住宅用地。不同收入的居民对居住消费有不同的追求,因而对住宅的选择也有不同的考虑。常被考虑的有关费用主要有生活费、居住租金和交通费,而其效用则常常包括居住面积、环境质量、方便购物和上下班方便程度等。
-
园林绿地。主要受居民关心程度和要求的影响,较少受租金能力的制约。但作为一项消费,它也有一定的适宜性地段。
-
公用事业和其他用地,如道路,机场等。
土地职能的不同,地价也将不一样。以中心商务区为最高点,城市地价表现为向外递减的趋势,即形成所谓级差地租。
图 4.6.15 城市土地供需平衡图中 s 为供给曲线,d 为需求曲线,由 P1—P1, 地价在不断地提高。
现代经济学更多地把地租视为盈余。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地租是由投标
地租决定的。地租就是土地的边际产量。不同的企业或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的边际产量是不同的,即其盈余不同,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土地报价。
虽然短期、静态的分析中,城市土地普遍被认为是缺乏供给弹性的,但从较长期看,情况并不是这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在不断蔓延,土地的有效供给量会不断增加,地价也将会不断增加。城市的平均地价是在供需平衡中实现的。
城市地价是调节城镇土地利用效能的一个有力手段。图 4.6.16 显示了丹佛市的分布变化规律。它调节了城市的内部结构。在这个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地价结构的复杂性,空间地价分布的不对称,在中央地带,地价上升很快,并在局部地区出现极大值。
艾萨德(Isard,1954)提出了两个假定,以支持对地价进行模拟:(1) 企业力图实现利润最大化,(2)职工使自己非工作时间最多。 Kutuy(1988) 把城市土地分为商务区(BD)和居住区(RA),并利用下述两项规则,建立了地价模拟模型:
图 4.6.16 美国丹佛市地价分布立体图(据 Van Cleef,1949) 1)对企业:利润=销售额-经营费(地租)-付出工资;
- 对个人:工资收入≥地租+日常生活费+上下班交通费。
根据一些假设和边界条件,他求解了单中心和双中心的城市地价分布(图4.6.17)。这个图形与图 4.6.16 的实测地价分布相比,中心部分未能显著地向上,这是因为其假设了商品是匿名的、无地点差异的,竞争是完全自由的。而实际上,同种产品在中心部分可能以更高的价格售出,从而使商业倾向于中心地段。
图 4.6.17 Kutuy 模型计算的地价(据 Kutuy,1988)